近年来,在苏陕协作机制支持和推动下,泰兴旬邑两地坚持把共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追赶超越、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和新引擎,不断完善协作机制,细化共建措施,加大资源支持,园区共建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完善协商机制,形成共建合力。泰旬两地充分学习江苏南北园区共建理念,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合作体系和保障措施,高效推进园区共建工作。一是成立联合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对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进行会商决策。二是建立双边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处理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建设进程。三是选聘招商大使和发展顾问,为园区发展出谋划策。
(二)促成园区结对,当好共建帮手。泰兴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首批13家省级开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区之一。泰兴经济开发区与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签订泰旬联络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十四五”期间,双方在项目审查、企业互访、职能部门交流学习等方面形成固定机制,在招商选资的项目转移、园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及园区的产业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经验学习等方面展开合作。两地园区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进而建立产业、资源、技术、人才多方面立体式的交流模式,增强两园区及地区经济的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出项目建设,激发共建活力。在两地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园区签约入驻企业42家,包含海天制药、一方平康、长青生物、国仁健康、铎耀中药、弘禄堂中药、三正药业、圣威天泽、邦琦生物等22家医药企业,太旗食品、哎呦喂食品、咸恒泰达、鑫隆食品、凯德瑞啤酒、咔啦可可食品等14家食品企业,以及兴豳商贸、蔚蓝水务、华邑热力、惠生为农等6家配套服务企业。其中,咸恒泰达作为泰兴来旬投资企业,主要利用旬邑本地紫苏籽、辣椒等农产品,开发生产紫苏、辣椒酱等系列产品,可年产紫苏油600吨、辣椒酱6000万瓶,旬邑种植户收入实现逐年增加。
(四)建强招商队伍,打造共建硬核。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成立驻外招商分部,建强招商队伍,强化招引合力,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一是坚持好中选优,组建招商分部。从县级各部门、镇办把关推荐的43名科级及以下干部中,面试遴选出15名优秀干部,组成三支招商分部,分别派往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安地区。二是强化专业培训,嫁接招商基因。协调泰兴市商务局牵头“三区三园”招商部门,通过师徒结对、集中授课、专题讨论、现场考察、情景模拟路演等方式,对选聘人员进行了三个月的全方位培训。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学习借鉴泰兴成熟经验做法,制定《旬邑县驻外招商机构考核考评细则》,对招商实绩突出的,依照有关规定,优先提拔重用或者晋升职级,同时予以奖励。
(五)锚定发展战略,抬高共建目标。“十四五”期间,园区以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化园区、创新型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为目标。一是坚持绿色循环跨越发展理念,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园区综合竞争能力;二是建立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三是大幅度增加园区内企业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员工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园区对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更强的推动力。
(六)加大资源投入,增强共建实效。泰旬两地展开园区共建以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能级持续提升。一是加大建设资金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园区获得苏陕协作发展资金2740万元,重点用于园区标房建设、区内企业发展、园区建设技能工人实训以及园区管网建设等。二是加大人才支持。泰兴先后遴选三名优秀干部担任园区招商大使,帮助园区培训招商人员56人次,举办交流互访活动十余次。三是加大项目招商。鼓励和引导本土企业到旬邑园区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幸福门粮油、中兵航联、盛楠电子等三家泰兴企业成功落户。山东水发集团项目、新疆农趣食品项目、陕西黄马甲畜禽养殖等项目落地建设。
下一阶段,旬邑将充分挖掘园区共建潜力,瞄准国内百强中医药企业在西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积极承接长三角、西安、咸阳等地区的医药企业外迁,着力引进药品内外包装、物流分拣等产业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培大育强一批骨干企业,全力打造苏陕协作共建园区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