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商南县:聚焦以人为本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10-27

商洛市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以“四方双结对”为契机,学习推广南京溧水乡村振兴经验,发挥苏陕协作的平台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努力为商南县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红庙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就如何科学规划红庙村的休闲旅游项目和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村多次实地考察。结合试马镇打造北茶小镇“4A”级景区的建设目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试马镇发展规划以及村两委班子意见建议。聘请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为规划单位,根据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要求,红庙村村集体经济、休闲旅游项目和产业发展情况,合理布局茶旅、农旅、文旅等融合发展业态,研究制定了6项重点工作任务,对民宿、茶主题餐厅、烧烤园、垂钓园、露营基地等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出台了扶持政策,编制完成试马镇红庙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

二是系统改造提升。以打造北茶小镇“4A”级景区核心区为契机,学习借鉴“网红效应”的成功案例,利用溧水区级援助资金等项目资金支持,规划建设“网红打卡点”,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改造提升。今年2月以来,红庙村改造提升了百亩荷花塘,新建成智慧茶室2个、农家乐1个,建成湖面观光亭2个、湖面观光走廊800米;新修茶园产业路5.5公里、入户路3.2公里,整治河道24公里;完成民居改造320户,建设村庄亮化工程5公里,栽植绿化苗木2万株。尤其在民居改造过程中,在联络组指导下,积极推行“三个三”工作法,即: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传统保护“三个原则”,统筹点、线、面“三维推进”,实现生态产业化、景观自然化、房屋民俗化“三化同步”。随着项目的实施,在红庙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使村民能够享受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增强幸福感,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三是做优人居环境。通过考察调研,将溧水区人居环境整治的成熟经验做法予以复制推广,指导红庙村制定出台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实施方案》、《“门前四包”责任制试行办法》等文件,通过建章立制,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建立“一约四会”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农村礼金、宴席标准,定期举办“好公婆”“好儿媳”和“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设置“红黑榜”、小黑板,聘请义务监督员,深化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有效培育了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和纯正家风,让人居环境整治深入人心,让每名群众都成为村庄建设的宣传员、运动员和裁判员。健全清单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明确9条24项正负面清单,坚持以“小细节”提升“大环境”,突出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河道内外“三边”,聚焦“清、拆、整、改、修、植”六个方面,大力推进治乱整破、绿化造林等工作,初步实现了村净、景美、人和。

四是推进产业发展。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红庙村充利用依山傍水、地势相对平坦的地理优势,以及茶叶成规模发展的产业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一方面,通过苏陕协作对村庄的改造提升,一个集赏荷、农耕文化展示、水果采摘、民宿餐饮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业已形成,每到周末或假期,来自商南县城、周边集镇的游客便络绎不绝,红庙村成为大家欣赏山水田园风光、体验闲适生活、放松心灵的好去处,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将茶叶作为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高标准茶园建设、发展全链条茶产业、实施茶旅融合项目四项措施,先后引进沁园春等龙头茶企,发展茶产业专业合作社7家。

通过苏陕协作赋能,红庙村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先后被商洛市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被陕西省旅游委确定为乡村旅游示范村。今年,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观摩点,成功接受全省各级检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