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人社厅:“三项举措”助推专家服务乡村振兴 走实走深走心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10-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依托苏陕协作资金,用好三项举措,积极引导全省专家人才智力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发力。

一、“建机制”,助推专家服务走实

“全省专家千千万,如何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是近几年亟待破解的难题。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让专家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及时出台了《陕西省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陕人社函﹝2022﹞111号),第一次从政策层面对全省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进行了规范统一,明确了“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省级统筹、市县主推”工作原则,更好地引导专家人才走出办公室、实验室,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真正解决乡村振兴一线最需破解的问题。及时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研究制定《陕西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方案》《陕西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建立了科技特派员选派、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汇聚。截至目前,“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吨粮田生产技术服务”等2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油菜制种产业发展服务”等14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已全面展开,各市围绕本地(行业)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等发展需要,组织各具特色的专家服务活动百余场,1000余名专家人才响应号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肩负职责使命,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获得基层群众的一片赞誉。

二、“搭台子”,助推专家服务走深

“种好梧桐树,才能留住金凤凰”。我省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和技术需要,合理布局专家服务基地,为基层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活动。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及战略布局和基层经济科技发展需要,进一步精准定位现有服务基地的功能、细化建设计划、加强与对口专家联系,夯实建设根基,今年获批“平利茶叶产业提升”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围绕我省重大发展战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基层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城镇社区、农村县区等设立3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以基地为平台组织省级专家进行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合作攻关、培养人才、技术咨询等。支持各市(区)结合本地优势特色产业需求建设7个市级专家服务基地,深化发展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专家服务基地已成为我省专家服务乡村振兴中技术培训的平台、成果转化的平台、项目合作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平台。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组织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19名专家教授、博士走进国家重点帮扶县丹凤县乡镇小学校园,开展“强基科普宣讲团”活动、设立长期“强基科普宣讲团宣讲服务点”,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心连心”科普活动,实现了全省优质专家智力资源在偏远乡村开花结果。

三、“强保障”,助推专家服务走心

我省始终以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用心用情做好专家服务保障工作。及时从全省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有服务基层的良好意愿,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基层的工作、生活环境的专家中,择优遴选覆盖教育、卫生、工程等各个行业领域的5000余名专家组成省级专家库,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充分调动带动各级各类专家人才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主动性,明确专家到基层服务期间,其原单位职级、工资福利和岗位保留不变,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业绩作为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有条件的单位可适当给予工作生活补助,确保专家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建立与省内主流媒体日常联络机制,深入宣传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专家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心系群众、勇于实践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引导更多的专家人才更好地参与、融入、服务乡村振兴。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