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榆林佳县:四方双结对 共建示范村
来源:区域处 发布时间:2023-11-08

佳县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全覆盖的交流合作机制,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引进东部企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公司+政府+合作社+农户”合作新模式,带动1700多户3000多名群众实现增收,探索出了“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的佳县实践。

(一)对接爱心捐助,助力慈善事业发展

积极探索推行社会帮扶项目化清单,征求峪口村等单位的捐赠需求,梳理汇总后有计划地与广陵区爱心村对接。目前,已接收爱心捐款15.5万元,用于峪口便民服务中心困难儿童、困难学生助学捐赠。如今,通过联络组的不断引导,越来越多的广陵区企业、商会等社会组织帮扶力量已成为助力峪口村发展的一支“跨省外援”队伍。

(二)创新合作模式,带农促农增收致富

建立“公司+政府+合作社+农户”合作新模式,构建能进能出、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四个”增收。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增收,广陵对口帮扶佳县联络组招商引进成立陕西佳州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当地村委会用闲置资金将原先废弃学校改造成标准化生产车间,每年租赁给公司可获得经济收益8万元。推动产业基金实现增收,当地政府将产业扶持基金以入股分红的模式,入股给公司用于扩大再生产,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10万元以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高保底收购价格增收,公司和18个村集体合作社签订了五谷杂粮购销协议,按照高于市场价每斤0.5元保底收购,亩新增收益350元,先后在息镇、乌镇、刘家山、峪口等镇流转农户土地1000亩,直接带动1700多户3000多名农户增收,每年预计新增收益35万元。三产融合带农双赢增收,按照“立足一产、发展二产、创新三产、接二连三”的理念,积极探索小杂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放大产业效益的同时,当地农民更好地分享了“三产”融合发展红利,取得了“双赢”和“多赢”的效果,成为苏陕协作项目地标杆。

(三)突出示范引领,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峪口村依托小杂粮等农特产品资源优势,聚力做好“两个”着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着力做好杂粮特色产业。峪口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经营模式,联动18多个村集体合作社,推动小杂粮特色产业发展,建成小杂粮标准化核心生产基地1000亩,带动农户发展小杂粮2万亩。延长产业链,补齐研发、加工等短链环节,依托扬州大学科研院所将传统真空袋简易包装改为易拉罐全自动封口罐装,引进小杂粮全程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出10种营养健康小杂粮组合产品、6种口味杂粮粉及果粒燕麦脆、杂粮月饼等高附加值产品,让更多的农户分享到产业链增值收益。优化供应链,整合直营店、展示厅、品牌区域店、大型商超、酒店宾馆等供应链资源,建成榆林特色农产品扬州馆、榆林(佳县)特色农产品西安公益扶贫馆、佳县县委县政府农产品公用区域品牌“兑喜”手工空心挂面馆等直营店5家,小杂粮等农特产品在江苏、安徽、陕西等地区530多家社区超市、酒店、专卖店等销售,提高了佳县小杂粮品牌影响力。

着力抓好产销精准对接。农产品有好销路,农民才有好收益。峪口村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小杂粮产业升级。做好线上网络商城,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和服务,让小杂粮“米袋子”变成了农民的“钱袋子”。开拓电商销售渠道,培育当地网红开展直播带货,建设自营电商销售平台1个,入驻832、中国扶贫网等第三方电商销售平台5个,拓宽小杂粮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在“四方双结对 共建示范村”方面做出了佳县示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