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绥德县郝家桥村按照“抓中间、保底线、带两头”原则,研究制定了郝家桥村以“九个一批”举措为核心的农户精准增收方案,确保了所有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开展一批技能培训。从郝家桥文化旅游服务、用工需求等实际出发,组织相关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针对郝家桥村现有需求,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用易懂的语言、专业的讲解,开展关于乡村旅游、果园管护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金牌导游”,帮扶101户139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稳岗一批就业人群。为切实解决外出务工群众受疫情影响就业岗位不稳定问题,组织开展了“苏陕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雨露计划+”等就业帮扶专项活动,设立全县首个村级就业信息服务咨询台,建立全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精准推荐农户就业。通过精心发布“召集令”、精心采集“就业岗”、精心召开“座谈会”、精心组织“岗前训”、精心安排“专人送”、精心打好稳岗服务“感情牌”“六精心”工作法,帮助赴江苏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给其吃下就业“定心丸”,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全力打造郝家桥乡村工坊,现已入驻垒球和假发加工项目。垒球项目按量计酬,每颗1.5元,农户可在家进行加工,企业定期回收并现场支付报酬。稳岗就业共帮扶215户427人,做到了“务农、顾家、就业”三不误。
开发一批公益岗位。郝家桥公益性岗位收入主要有村级公益岗工资、村级光伏收益、榆林旅投公司绩效工资三个方面。例如,村级公益性岗位原定工资为500元/月,通过与榆林旅投公司合作,把公益岗纳入公司管理,公司按照业务绩效每月再增发500元。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让公益岗位收入有了显著提升,共帮扶22户35人。
吸纳一批项目用工。郝家桥村各类工程项目中,凡是能推广以工代赈的,尽量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人工费用占总投资比例不少于15%。例如,将投资140多万元的村级道路改造项目交办村里实施,农户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可获得劳务报酬约21万元。同时运用劳动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周边镇村项目用工信息,拓宽农户务工渠道。2022年苏陕资金为郝家桥村消费帮扶项目投资400万元,对提高郝家桥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每年可以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帮扶66户94人。
带动一批“三产”服务。坚持“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围绕红色旅游、干教培训、民俗旅游等产业,支持各类服务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榆林旅投公司落实“月薪+绩效+五险一金”薪资待遇,招聘电瓶车司机、门卫等岗位,带动村内30多人长期就业,在全县范围内招聘10名讲解员,不仅为村内农户提供了优质就业岗位,还为县内待业青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陕果集团、东盛牧业、季鲜林公司等实施的苹果、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湖羊养殖项目,为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餐饮、住宿、游客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业,共为71户137人提供就业岗位,为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便就业提供便利。
扶持一批创业能手。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给予种植、养殖户产业奖补,通过落实创业培训、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富民贷等创业促就业政策,全面支持鼓励具备创业条件的群众、大学生共194户309人开展创业行动。
助力一批消费帮扶。借助绥德传统骡马大会集市日,绥德县在郝家桥村开展绥德好产品乡村大集消费帮扶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现场销售的方式,带动全县26家消费帮扶企业和35户农户携带小米、杂粮、苹果、粉条、羊杂碎等农副产品、特色小吃参加活动,仅一天的销售额已达到9.5万元。让67户118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使消费帮扶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的“新引擎”。
保障一批集体分红。坚持推动“三变改革”纵深发展,不断扩大郝家桥村集体经济规模,对特殊困难群众,适当提高分红比例,确保村民在集体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2021年,郝家桥村集体从光伏电站、陕果集团标准化果园、新中盛农牧公司湖羊养殖基地、榆林旅投公司共建文旅项目和季鲜林农旅公司设施农业等重点合作产业项目获得各类收益共计132万元;2022年收入200万元,确保624户1629人受益。
托底一批特殊人群。主要针对不具备产业、就业帮扶条件的无劳动能力人群和其他特殊困难人群,常态化开展经济状况核查,确保114户157人享受各类兜底政策。
绥德县始终将农户增收作为工作主轴,坚持农户干自己能干的事,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千方百计创造增收条件,力争把郝家桥建设成乡村振兴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