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发展的动力后劲,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产业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一、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是深化产业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积极推动民宿产业发展。民宿产业推动着山区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成为“两山论”变为现实的一把“金钥匙”。留坝县联络组围绕县上民宿主导产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培训、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手段不断助推民宿产业发展壮大。2021年苏陕协作资金重点引导的产业项目“楼房沟”精品民宿荣获2021“雪鹿奖”乡村复兴论坛乡建年度榜样。借助“苏陕协作”的契机,近年来留坝县大力实施“四个100”工程(培训100名管家、提升100家农家乐、新发展100家民宿、实现100人创业),采用“走出去”和“点菜式”的方式,学习借鉴江苏等地民宿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推动民宿经济发展,先后建成15家独具特色的中高端民宿,形成精品高端民宿、特色主题民宿和原生乡宿互为支撑的产品体系。留坝县先后推动实施民宿相关项目15个,投入资金1500万元,苏陕项目参与支持建成“楼房沟”精品民宿、“楼房沟”民宿配套猕猴桃果汁厂、道班宿等,直接或间接带动3500余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户300多户,村集体经济分红近1000万元。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政府可扶持、农民可参与且能长期发展的乡村振兴优质产业,不断加大对其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2017年留坝县联络组投入帮扶资金260万至7个乡镇13个村级互助合作社,扶持其食用菌产业发展。2018年在武关驿镇南河街村建成留坝县食用菌观光示范园,为留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共计投入835万元资金,实施食用菌相关项目 14个,直接或间接带动 1112余名劳动力就业,带动参与群众户均稳定增收6000元。
二、变“单打独斗”为“龙头带动”
为解决留坝产业基础薄、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留坝县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整合以往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农村企业,主动服务、培育品牌、规模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精准发力,招大引强。产业支撑在项目,源头在招商,留坝县不断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留坝县龙头企业与江苏企业合资成立汉中留小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留坝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黑猪养殖,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已带动了留坝13户农户参与养殖,其中脱贫户7户。预计今年汉中留小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留坝养殖黑猪超过3000头,新带动30户农户就业。提质增效,培优育强。招大引强引来源头活水,留坝县又着力在培优育强上下功夫。通过资金、技术等支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在全县相关产业的引领力和带动力。留坝县分别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和20万,先后支持陕西山城农特有限公司建设蜂蜜产品检测中心,陕西天美绿色产业公司建设蜂蜜加工标准化生产线。目前,陕西山城农特有限公司和陕西天美绿色产业公司是全县唯一拥有蜂蜜标准化生产线的企业,解决了留坝蜂蜜罐装依靠外加工的难题,直接或间接带动500余名劳动力就业,带动100户蜂农养殖蜜蜂。
三、变“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以往“撒胡椒面”式的“输血式”扶贫虽能解决一些困难户燃眉之急,但不可持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对象致贫因素和障碍。为此从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等“造血型”脱贫项目着手,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资产和提升脱贫户专业技能水平。充分依托 “村级互助合作社”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协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发挥苏陕协作资金的前期引导作用,同时壮大村集体资产,以村级互助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参与和支持苏陕产业项目。鼓励互助社对上承接政府资源,建基地为农户提供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对接龙头企业拿订单、销售农产品;对下组织群众实施生产,完成订单,将产前、产中、产后精准服务覆盖产业发展全过程,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依靠产业发展持续增收问题得到解决。自崇留协作开展以来,累计投入苏陕资金965万元支持村级扶贫社相关项目,预计今年年底,留坝县75个扶贫社与龙头企业将签定销售订单可达200笔,带动参与脱贫群众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充分依托“社区工厂”平台,着力提升专业技能。近年来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群体不断增多,如何解决工作时间不稳定的妇女劳动力的问题日益凸显。2022年引进2家劳动密集型太阳能社区工厂项目,社区工厂对工人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工作时间灵活、按件计费,让老人、妇女能够照顾孩子的同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解决了大量闲散劳动力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