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精神,依托社会帮扶力量,拓展帮扶方式,加快落后地区发展步伐,经省市搭建平台,旬阳市双河镇高坪社区与常州市天宁区牟家村建立结对关系。一年来,通过“四方双结对”,密切协作,真帮实扶,有力助推了高坪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一、紧密对接,精心绘制发展蓝图。今年以来,旬阳市党政代表团积极访问牟家村,参观学习牟家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史,调研谋划示范村建设的思路方向、商议各项工作的运筹和推进,为高坪社区提供有益借鉴。高坪社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巴山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怀宏出资100余万元,邀请专业团队,精心做好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确定示范村建设以“稻香金湾、灵秀高坪”为形象定位,布局打造旬阳市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振兴文化教育实践园区、高坪耕读文化休闲度假区、创意田园休闲康养区“四区十二景”,逐步建成省级乡村振兴和康养休闲旅游示范村。
二、党建引领,建立机制融合推进。坚持党建引领,一方面结对双方建立定期会商沟通机制,高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与天宁联络组结对组员每月开展一次情况对接,研判商议结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另一方面,高坪社区与牟家村开展党建联建,相互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增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整合力量,通过组织力量统筹推动、社会力量重点投入、技术力量广泛参与,“三力”合一、协同发力,支持共建村建设计划落定落实。用足用活政策支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做到适宜项目重点推荐、各类资金重点倾斜、帮扶活动实质开展,力促共建工作高质量推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巧借“苏陕协作”东风,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苏陕协作项目撬动、基层党组织行政推动、党员作用发挥带动效应,采取“政府搭台、村社主导、园区承载、群众参与”的方式,探索成立稻渔种养产业链党委,下设综合种养、科技服务、市场营销三个党支部,推进组织建在田间、人才育在田间、服务落在田间、实绩亮在田间的“田间党建”模式,把党建力量聚在产业链上,落在田间地头,不断促进农民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增效、企业主体增产。
三、产业赋能,强基固本助农增收。在苏陕协作项目支撑下,做强做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隆科农业园区,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方向,不断提升稻田养鱼、软籽石榴、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的质效,着力建成旬阳市首个智慧农业示范点。借助结对帮扶力量,引进江苏企业落地高坪社区,成立锦神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鱼、虾、鳖、鳅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一条“稻渔共生”“渔菜共生”的循环发展之路。依托双河镇充足的秸秆资源,注入17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建设旬阳市娇富生物菌肥厂,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在高坪社区移民安置点建成毛绒玩具社区工厂,解决30余人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的生活新气象。发动常州爱心企业江苏南山竹海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苏陕富硒鹅小哥”公益鹅免费领取活动,8月16日首次发放鹅苗700只,惠及60余户,采取“公司+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养殖,按照“市场价+保底价”回购相结合的方法保障农户利益,探索“公益+商业”新模式,真正让农户养不愁、销无忧。
四、整治环境,携手创建美丽家园。学习借鉴牟家村人居环境的成功经验,在高坪社区开展“整洁有序庭院美、温馨洁净室内美、干净清爽厨厕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生态和谐绿化美”为主要内容的“五美庭院”创建工作,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授牌激励等措施,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已验收命名示范户15户。针对原卫生室设施简陋等问题,投入苏陕协作资金20万元,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以坚持推行“志愿清洁·义务护河”特色做法为抓手,深化女子护河队考核管理,稳定队员超百名,常态化开展卫生清扫,并将这支力量转化到疫情防控、新民风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展示了高坪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风采和形象,女子护河队事迹被新华社等媒体持续采访报道,队长朱先萍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表彰为“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下一步,高坪社区和牟家村将持续深化协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共谋发展、共谋振兴,不断扩大协作帮扶力度,着力打造苏陕协作“四方结对”品牌,助推高坪社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