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勉县是陕西工业重点县,焊工、车工等技能人力资源基础较好,南通等长三角城市在快速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稳定技能型焊工短缺问题。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战略指引下,南通海门与汉中勉县,紧扣两地“企业缺技、群众缺岗”供需痛点,以“人才链、产业链、就业链、品牌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政府引导、校企共建、苏陕联动、就业增收”协作体系,打造“勉县焊工”劳务品牌,推动帮扶从“短期输血”转向“长效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建强人才链,定制化培育夯实技能根基
1、打造专业实训基地。海门整合苏陕协作资金与江苏职教资源,协助勉县以汉中晨光技能培训学校为重点,建成占地15亩的“勉县焊工实训基地”,形成“理论+实操+线上”一体化教学模式。基地配备120台品牌焊机、4个标准化实训操作间,均按先进制造业企业岗位标准配置,可同时满足200人“理论+实操”同步培训,填补勉县专业化焊工培训空白。
2、研发三类适配课程。针对不同就业场景,海勉两地联合研发定制化课程。一是“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贴合勉县陕钢、汉钢产业需求,助力群众就近就业;二是“异地务工+能力提升”培训,融入现代企业安全标准与操作规范,助力赴长三角等外地人员快速上岗;三是“企业订单+岗位能力”培训,根据省内外企业需求定制焊工专项课程,实现“培训即上岗”。近年来,累计培训焊工3200人,特种作业操作证考取率达92.3%,学员普遍达到中级工标准,部分达高级工、技师水平。
3、完善保障覆盖体系。政策层面,将“勉县焊工”品牌纳入苏陕协作、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整合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资源,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协同机制;资金层面,海门撬动超百万社会资本,用于培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育、教材研发及品牌推广。全县累计投入630万元为脱贫劳动力全额免除培训费、发放生活补助,确保低收入群体“学得起、学得会”。454名脱贫劳动力通过苏陕协作培训成为焊工后,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提升至8-15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二、对接产业链,精准化服务打通供需堵点
1、搭建信息对接平台。针对勉县劳动力市场信息化滞后问题,海门专项投入45万元,为勉县打造高水平信息化就业超市,开辟网上招聘平台。平台整合江苏100余家制造企业、陕西本地20余家龙头企业的焊工岗位需求,实现“岗位信息实时更新、跨省匹配一键直达”,让两地产业链用工需求“无缝衔接”。
2、深化校企定向合作。首创“培训+双选会”模式,将焊工培训班直接设至招聘会现场,邀请中天钢铁、燕达重工、希诺股份、宁波中集、西安比亚迪、山东好焊、中铁十二局等多家企业进班招聘、现场签约,实现“培训即就业”,累计通过该模式带动1400余人稳定就业,精准匹配企业产业链用工需求。
3、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海勉两地每年联合开展“春风行动・苏陕劳务协作专场”“焊工岗位精准对接会”等活动超10场。海门组织本地重点制造企业“组团赴勉”,现场提供焊工岗位超500个。2025年以来已帮助560名勉县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含脱贫人口305人),其中172人通过定向输送赴江苏就业。
三、稳固就业链,全流程服务保障稳定增收
1、建立定向输送机制。勉县通过补充焊工技能人才,有效解决陕钢、汉钢等企业用工缺口,推动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10%。苏陕两地签订《焊工劳务合作协议》,明确每年从勉县定向招录合格焊工,赴苏焊工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高端岗位年薪突破15万元,形成“勉县培训、江苏就业、稳定增收”的闭环,累计为江苏等地输送焊工超2200人。
2、打造异地服务驿站。邀请海门人社专家通过“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平台专题面向外出和返乡务工人员讲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依托苏陕协作,在海门设立勉县务工人员公共服务驿站“沔州家园”,投入超20万元完善住宿、维权咨询、生活配套等设施,提供“住宿帮扶+权益维护+生活指导”一站式服务,为赴苏“勉县焊工”解决异地就业后顾之忧。85%赴苏焊工稳定就业超2年,部分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3、构建跟踪服务体系。打造“培训—考证—就业—跟踪”四位一体苏陕协作服务链。通过定期电话回访、线上技术答疑、岗位推荐等方式,为赴苏及省内外就业的勉县焊工提供持续支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权益问题,确保就业人员“干得好、留得住”。
四、打响品牌链,立体化推广提升品牌价值
1、培育工匠标杆引领。以全国劳动模范黄春波、“三秦工匠”魏创科等10余名技术能手为引领,联合开展技能大赛、劳模工作室共建、技能大师“传帮带”活动,营造“学技能、当工匠、有前途、能增收”的浓厚氛围,提升“勉县焊工”品牌吸引力与知名度。
2、推动跨域模式复制。依托苏陕协作网络,海门协助勉县将“焊工培训标准、就业服务模式”推广至甘肃、贵州及陕西城固、宁强等地,建成“1个主基地+10个联办基地”,让“勉县模式”在更多地区落地,扩大品牌辐射范围。
3、强化品牌宣传推介。通过江苏主流媒体、抖音融媒体、下乡宣传等多渠道推广“勉县焊工”品牌,累计宣传曝光超50万次。品牌获陕西人社、汉中就业等官方平台专题报道,从“县域特色劳务品牌”升级为“苏陕协作知名品牌”,累计带动勉县劳务经济收入2.7亿元,产生经济效益4.5亿元,切实提升了群众收入水平。
“勉县焊工”品牌依托苏陕协作资源优势,从单一技能培训升级为融合“人才链、产业链、就业链、品牌链”的综合性劳务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多赢。海勉两地将继续以苏陕协作为纽带,紧扣产业需求导向、夯实技能培训基础、锚定就业增收目标、强化品牌塑造牵引,加快勉县从“劳务输出”向“技能输出”转型升级,为东西部协作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勉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