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白河:山海携手,绿富共赢新篇章
苏陕协作助推白河卡子特色产业发展
来源:安康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5-10-09

 白河县卡子镇,地处陕西南部秦巴山区腹地,曾经是一个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边陲小镇。自苏陕协作开展以来,卡子镇紧抓机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江苏溧阳市的帮扶力量,探索出一条“产销一体、共建共享”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一、共建园区筑根基,东西协作育新机

 卡子镇紧紧把握苏陕协作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东西部资源深度融合。合力共建。2024年11月,溧阳市农业农村局、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白河县农业农村局、卡子镇人民政府四方共同签署了白河生态食药品产业园建设框架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苏陕协作从简单的资源“引进来”向深度“沉下去”转变。科学规划。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卡子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专班,由镇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从项目谋划、申报到实施全程跟踪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同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通过镇村干部入户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精心谋划一批以富硒食药品、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好项目。苏陕协作累计投入1700余万元用于完善卡子镇基础设施,集中力量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奇经八脉”。目前,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白河生态食药品产业园已建成并成功招引6家企业入驻,涉及工艺品制作、富硒食品、中药材加工等行业,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销一体拓市场,全链贯通解难题

 卡子镇创新采用“东企西引”模式,借助江苏省溧阳市与白河县的对口帮扶关系,引进江苏优鲜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卡子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同成立白河硒秦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后日产量达3吨,年加工鲜竹笋800吨,年产值1500万元,解决就业30余人,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参与的发展格局。同时,企业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构建了从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到销售推广的全产业链条,通过冷链运输直接将产品送达溧阳等中东部市场,彻底破解了“产易销难”的困境。

 三、生态富硒双驱动,绿色发展底色亮

 作为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主战区,卡子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苏陕协作项目选择上充分考虑绿色生态功能,以“增绿”“富硒”为主导,支持红豆杉、虎杖等植被广泛种植,逐步改善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苏陕协作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支持卡子镇富硒茶叶、富硒食品、秦巴竹笋等产业发展,帮助本地企业学习东部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更新生产设备,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尽可能保持原生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白石河流域“磺水”里程缩短至11.6公里,厚子河入白石河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卡子镇目前已培育生态茶园2.2万亩,木瓜10737亩,香椿1000亩,虎杖2000亩,黄姜1000亩,养殖高山白山羊1500只,跑山猪2000头,“生态”“富硒”的卡子名片越擦越亮。

 四、就业增收惠民生,共同富裕谱新篇

 苏陕协作通过产业带动和劳务输出双轮驱动,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一方面,通过壮大企业规模,以带动务工、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联农带农方式,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江苏用工企业,在卡子镇召开招聘会,精准输送务工人员。自苏陕协作开展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350余人务工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05人,人均年增收20000余元。群众收入来源从单一的外出务工转变为本地就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收入稳定性显著增强,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山海不为远,携手共未来。苏陕协作帮扶让卡子人民找准了发展之道,坚定了前进信心,鼓起了拼搏干劲。从昔日的产业薄弱镇到今天的生态富硒产业集聚区,卡子镇正在以奋进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