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富平县以“水”为笔 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江苏省丹阳市与陕西省富平县在苏陕协作框架下,聚焦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以“水”为纽带,以“九眼莲”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通过“引资强基、引智创新、引链增效”三大路径,系统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文化品牌塑造。项目实施以来,街子村成功构建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与“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并于2025年获评陕西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成为苏陕协作的典范成果。

  一、案例背景

  街子村位于陕西省富平县齐村镇,地处渭北旱塬边缘,历史上虽拥有“双河绕村”的水文条件,但随着时代变迁,曾面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等发展困境。与此同时,该村却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一是珍贵的“富平九眼莲”,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品质优良,文化底蕴深厚;二是潜在的生态与文旅价值,村内拥有古泉、水库等资源,具备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先天条件。

  江苏省丹阳市,作为“运河明珠”,在水资源管理、生态治理及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先进理念与技术。自苏陕协作开展以来,两地基于街子村“双河绕村”与“九眼莲”的特色优势,确立了以“水”破题、以“莲”兴业的发展导向。协作双方决定将南方的资金、技术、智慧与北方的资源、文化、空间相结合,共同探索一条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街子村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与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二、做法与成效

  1.引资强基,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一是精准投入,补齐短板苏陕协作资金作为启动和发展的关键投入,精准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2024年,投入苏陕资金370万元实施“九眼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2000平方米业务用房,提升改造50亩莲池,配套基础设施,使其成为集产品展销、研学教育、生态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日接待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延伸链条,提升价值2025年,追加投入苏陕资金290万元启动“九眼莲藕粉加工建设项目”,建设10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房并采购专业设备,旨在解决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推动“九眼莲”从初级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商品转变,预计将显著提升产业综合效益。通过苏陕资金的持续投入,街子村九眼莲产业实现了从分散种植到规模化、标准化,再到加工增值的跨越,为三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引智创新,激活内生发展软实力。一是科技赋能,重塑生态。引入江苏在水生态治理方面的先进技术,由专家团队采用“微生物修复+纳米材料+AI调控”等综合技术,成功修复村内水环境,时隔四十年重现“双河绕村、清泉涌流”盛景,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5%,为农文旅发展提供了核心生态保障。二是文化IP打造,引爆流量。借鉴江苏在发展乡村文旅中的创新思维,结合本地元素艺术改编《苹果香·街子版》,由包村干部真人出镜演唱,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播放量超500万次,成功打造地域文化IP,引发打卡热潮,带动文旅消费激增210%。江苏的“四敢”精神与创新理念在街子村落地生根,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生态难题,更通过文化创意实现了品牌出圈,显著提升了街子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引链增效,构建三生融合新格局。一是夯实一产,特色种植。规模化种植“富平九眼莲”500余亩,并创新引入县域唯一水稻田和首个甘蔗产业基地,丰富产品体系,农产品溢价率高达210%。二是融合三产,拓展业态。以“三条水路”(水生产业、千年古泉、街子水库)为脉络,规划建设“三区”(生态循环产业区、温泉生态湿地区、民宿文化创意区)。开发农耕研学、夏季荷塘餐饮、水上乐园等项目,举办大地艺术节、温泉音乐会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三是健全机制,联农带农。项目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确保发展成果共享。产业基地和加工厂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文旅业态的发展带动了村民返乡创业,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最终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农带农效应。通过全链条打造、多业态融合,街子村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经验启示 

  1.协作共赢是根本,从“单向输血”转向“双向赋能”。街子村的成功,关键在于超越了简单的资金帮扶,实现了优势资源的深度互补。丹阳输出了资本、技术、理念,富平提供了特色资源、文化底蕴和发展空间。这种“优势嫁接”模式,使得协作关系更加稳固,发展动能更可持续。

  2.产业融合是关键,从“点上开花”到“链上结果”。 街子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必须注重全链条布局,推动单一农业向“农业+”多元业态转变,才能最大化释放产业价值。其成功之处在于,围绕一个核心特色产品(九眼莲),持续深耕,通过苏陕协作补齐了加工短板、拓展了文旅功能,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3.创新驱动是引擎,将“传统资源”转化为“现代资产”。推动乡村发展,既要尊重传统、依托资源,更要敢于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为传统资源注入现代灵魂,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4.强基固本是保障,以“组织引领”实现“共建共享”。 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两地党委政府对协作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丹阳与富平两地党委政府始终将苏陕协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机遇,建立高位协调机制,统筹政策与资源,通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确保产业发展红利惠及广大村民,激发了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这充分证明,跨区域协作的成功,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协作成果落地生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核心保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