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镇安小龙虾原来是“苏陕造”
来源:苏陕工作队 发布时间:2022-07-14

夜幕降临,省城西安的大小食肆热闹非凡,没有什么比一盆小龙虾和一扎冰啤更适合炎夏。很多食客不知道,他们所食用的小龙虾,很多来自商洛市的镇安县——小龙虾实现规模化“陕产”,背后是苏陕协作项目的带动。

2018年以来,由苏陕协作引进的“虾、蟹、稻”混养新模式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落地生根。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经成为苏陕协作助农领域的一个特色产业。

2021年,为促进镇安县产业转型升级,借助南京国家农创园农业科技高地优势,镇安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南京市浦口区合作,着力打造水产智慧养殖产业园项目。

园区与南京国家农创园合作建立的智慧平台系统,就设置在园区物联网服务中心。园区内8个水质监测点、2个空气监测点、12个虫情监测点的实时数据,以及100多个摄像头24小时的监控视频,都会全部汇集到智慧平台上。

智慧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能逐步建立起适应本地的科学农业生产模型,推广科学养殖种植技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平台进行问题线上派发、督办及公示,确保虾、蟹、稻健康生长;平台还可以对接加工厂,把园内养殖的水产加工为半成品,直接输送餐饮企业,构建起完善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此外,智慧平台还能为农户提供农业咨询、专家辅导、田块数据、科学方案、市场行情等实用信息。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24小时实时更新的最优种植方案、天气水质报告、产量与发育阶段精准预测、遥感长势监测、灾害预警诊断等多方面数据,还可以通过平台向南京国家农创园和本地农技中心的专家学习咨询。

过去是靠天吃饭,对水体、施肥等靠经验、凭感觉,想要获得好的收成全部仰赖风调雨顺,遇到天气、温度等不可控因素可能会让农民一年的辛苦全部白费。而现在通过科技让农民按照“标准”操作,系统能立刻发现异常并提醒农民,还能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提升收成,真正实现了从体力到智力、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

水产智慧养殖园区让当地百姓尝到了甜头:撂荒的地被充分盘活,村民依靠土地流转赚租金,农民就近进入园区内企业务工挣钱,有的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每年,村民仅依靠土地流转创收35.35万元,游客在农家乐、民宿消费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当地人都说,苏陕协作开创了镇安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当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对口帮扶镇安县,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苏陕力量。2022年,在稳固协作的基础上,南京市浦口区对口帮扶镇安县联络组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强乡村振兴示范村帮扶力度,优选经济发展好、产业匹配度高、乡村振兴经验足的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与镇安县青树村结对,联络组组长叶雪峰与镇安县青树村党支部书记石宏星结对,这种“双结对”目的是让江苏的乡村振兴经验助力青树村的发展,促进园区发展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此外,联络组还全力争取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帮扶资金,支持青树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为镇安县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的“江苏力量”。

同时,联络组努力争取乡村振兴协作力量,密切联系浦口区政协、区委统战部,推动浦口区各民主党派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共同擘画苏陕协作最大同心圆。浦镇两地积极克服疫情影响,采取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浦口·镇安政协结对帮扶远程协商会议,共商结对帮扶工作,深入探索民主党派“组团式”帮扶模式,依托民主党派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围绕青树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劳务就业、消费帮扶等重点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制定可行性方案,为青树村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陕西网   作者:宁臻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