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与赴江苏挂职干部的交流内心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触。他们激情满满,讲述着自己的所学所悟;他们信心百倍,将实践中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他们争分夺秒,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用心用情,积极为当地发展和老百姓致富寻出路。
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挂职干部的“苏陕故事”,从他们浓浓的“苏陕情怀”中,感受他们挂职这一年来的启发与启示。
燕军永:“这是我人生中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学习成长机遇”
在记者印象里,燕军永总是有干不完的工作。每次电话沟通时,他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学习。如此这样,他还以更高地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赴江苏泰州挂职期间,他把自己设定为“小学生”,潜心学习泰州的好经验、好做法。一年来,他为咸阳泰兴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浓浓的苏陕情在陕西江苏两地处处开花。
“这一年的挂职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泰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泰兴上下的创业热情,不论从思想理念、方式方法,还是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对我产生巨大的洗礼和冲击。可以说,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锤炼了作风,提升了能力,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燕军永现任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作为第五批赴江苏挂职的干部,他很珍惜这一次难得的机会,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他总结了泰州给他重点带来的六点感受:
一是定位高、发展快。他说,多年来泰州始终把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定位,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从全域创新、全面转型、全力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协同的标杆城市,到“全市当标杆,苏中争第一”,跑出了跨越赶超的“加速度”。
二是产业优、质态好。泰州始终以产业质态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即1个千亿级(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2个五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3个百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特别是把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三是园区多、项目大。目前泰兴有6个开发园区,以“三区三园”为依托,在全市组建6个招商单元,并创新实施招商“双锐计划”,积极采用“云洽谈”“云签约”“云会办”等方式,千辛万苦引项目、千方百计抓项目。特别是延长石油投资100亿元的延长中燃轻烃深加工项目,是泰兴首个百亿级单体项目,这是深化苏陕协作的一项重大举措。
四是环境好、服务优。泰兴大力实施“3090”工程,创新开展“拿地即开工”改革,设立首席代办员,为项目提供全程“一对一”帮办代办,企业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2021年泰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继续保持江苏第一方阵、泰州第一位次。挂职期间,燕军永通过与当地乡镇和园区的干部交谈,了解到泰兴能从企业、群众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对生产经营等情况都了如指掌,对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帮办解决,企业当然也把干部当作“知心人”,打心里愿意与干部“交朋友”。
五是政策实、保障好。泰兴高度重视金融、人才、科技、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比如,在人才招引上,围绕“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先后出台了人才新政“双十条”政策,并创新推出青年人才落户“一件事”专窗,下大气力、花真金白银广纳天下之才。仅引进人才生活安居补贴这一块,B类人才就可达84.2万元,A类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比B类高出许多。
六是机制活、作风硬。泰兴在高质量考核中,持续优化“1+4+N”综合考核运行机制,让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让评价“记分牌”更加可感,让激励“风向标”更加鲜明。如出台“实干六条”和《关于激励干部唯实唯勤担当实干的若干措施》,开会简短、务实、高效,每周只休息一天时间,全身心抓工作,营造了敢闯敢干、创新巧干、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挂职期间,燕军永跑遍了泰兴17个乡镇和“三区三园”中的100多家企业,并撰写了《关于泰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先后促进了两地多个项目落地,把挂职所学转化为工作成效,踔厉奋发,为咸阳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之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泰兴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多项工作都走在了东西部地区甚至全球前列,作为土生土长的咸阳干部,能够零距离到泰兴工作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学习成长机遇”。
正如燕军永所说,泰州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对咸阳乃至陕西经济发展有着许多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在土地节约集约上,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总结提炼协商转让型、行政推动型、兼并提效型、整体开发型、零地升级型等模式……
挂职回归已有时日,燕军永正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将所学发挥到淋漓尽致,苏陕硕果正在咸阳大地遍地开花。
余小丽:让每一个来就业的人都有幸福感
从常州回到安康后,余小丽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投入工作。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等待着她去做。这一天,趁她下班后的间隙,记者才得以在安康火车站与其一见。虽交流时间颇短,但从她身上却让我感觉到了一位女干部的干练、热情与沉稳。
余小丽现任安康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作为第五批赴江苏常州挂职工作组的组长,她以身作则,既当“联络员”,又是常州市政府办的“新队员”。挂职过程中,她坚持多听多看多思考,以历练成长的心态强化学习,以开放思维的观念拓展自己的见识,尤其是在营商环境方面令她感触颇深。
余小丽说,常州的营商环境非常好,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当地政府发力为民企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尤其在人才引进方面,对外来人才与高技能人才非常注重。他们专门出台了招引人才政策。比如,为初来常州的务工人员提供用来中转的人才公寓,可免费入住。待工作进一步稳定后,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发放有不一样的补贴政策,如租房补贴、住房补贴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到常州就业的人都有一种幸福感。
这几年常州一直在虹吸西部地区人才,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安康每年有近60万的劳动力输送到长三角、珠三角及大亚湾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余小丽在常州挂职期间,还专程拜访了安康籍在常州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常州市陕西商会会长曾福军。2003年,部队转业的曾福军从老家安康来到常州,从花木栽培学徒做起,完成了从“务工者”到“创业者”的蝶变。2008年万川集团正式成立,曾福军也成为了一名在长三角创业成功的“秦商”,他的企业也吸收了安康3000多人到常州就业。
余小丽说,常州能留住人,待遇高也是主要原因。例如从事修脚的务工人员,月收入基本都在七八千、上万了。苏陕协作,带动了很多人就业。今年初,常州市有16家企业到安康招人,2500个岗位为等待就业的人准备着。
在常州挂职,让余小丽强烈感受到常州发展上的大手笔,思路上的大气魄。她见识了常州市在搞活经济上的深远谋略、讲活政策上的巧妙办法、用活干部上的开放理念、激活潜力上的创新方法,也真实地感受到了常州百舸争流、勇夺潮头的时代气息。
无论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还是与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的“联姻”,常州已初步形成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雨后春笋般在常州落地生根的新能源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全国占比最大的灯具市场、苗木花卉市场等等,都让余小丽大开眼界,让她也更加清楚地看到安康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也看到了安康在产业升级转型、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实现追赶超越的潜能和机遇。
作为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充电器”,常州给余小丽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未来她还将继续加强常安两地的联系,为促进两地劳务协作、经贸交流搭建“连心桥”,“苏陕情”也由此绵延千里。
黄宁安:可借鉴的“三大启示”
“来江苏徐州挂职的时间里,我一方面感受到经济发达地区热火朝天的氛围,另外也在观察和思考,徐州是如何从此前不怎么起眼的城市,一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优等生’,同样发展商贸流通转型,宝鸡应该从徐州学些什么呢?”
现任宝鸡市商务局副局长的黄宁安也是第五批赴江苏挂职的干部。通过微信与电话沟通,能感知到他的热情与豁达。他以饱满的热情为所在的宝鸡做形象推广,希望更多的人去宝鸡,体验那里的西府文化与市井烟火;从他的挂职总结中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有心人,善思考,往往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商贸流通转型方面,黄宁安认为,有两点值得宝鸡在发展中借鉴。
首先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现代商圈体系结构初步形成。徐州目前已形成了以主城区5大商圈为核心,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业步行街、社区商业网络、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为依托,以物流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建设等系列试点为牵引,遍布城乡的现代物流体系;其次,以电子商务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应用和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业态模式迭代创新成绩突出。
此外,作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试点、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试点和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徐州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尤其是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国家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建设两块“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快了徐州本地企业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因宝鸡近年来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商贸圈,对比徐州,黄宁安说有“三大启示”可借鉴。
启示一:必须推动“三大转变”,增强流通业市场主体竞争力。具体是推动企业“由弱向强”转变,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特色发展;必须推动品牌“由低向高”转变,宝鸡未来想在商贸领域做大做强,加大国际品牌培育力度是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实施“老字号”向现代企业转变,宝鸡可设立老字号协会、创建老字号聚集区和博物馆来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
启示二:通过“五大设施”建设优化流通业发展布局。只有城市商圈、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业步行街、社区商业网络这“五要素”健全了,商圈的消费层级才能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市场的消费集聚能力。宝鸡应该从加快商圈建设、提升技能水平,加快步行街建设、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升供给能力等方面入手。
启示三:聚焦“三大任务”,建设高质量现代物流体系。分别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建设成效高效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发展。
黄宁安相信,宝鸡在借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未来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结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1991年苏陕干部交流这一新创举开全国先河开始,30多年来数不清的挂职干部为苏陕架起了情谊深厚的“连心桥”,在这座桥下,苏陕两省携手并进,结出累累硕果。
像余小丽、燕军永、黄宁安只是30多年来众多赴江苏挂职干部的代表。他们潜心学习,学习江苏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他们砥砺奋进,从挂职回来到现在,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
在克服万难远赴他乡的学习中,他们开拓了思维,增长了才干,收获了情谊。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他们将所学、所悟付诸工作实际,用心用情回馈三秦大地。涓涓细流才能汇成江海,相信在挂职干部矢志不渝的努力下,必将会对陕西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苏陕情”绵延常绿。
(来源:西部决策网 文/记者: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