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系列报道第18期(总第85期)
来源:营商办
时间:2021-04-16

  为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咸阳市泾阳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建机制、优运行、强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出“八减八办”审批服务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八减”具体举措

  一业一证证照减。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两免服务成本减。向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刻章、证照免费寄递服务。自实行两免服务以来已免费刻章556套,减少企业开办成本37.7万元,免费寄递1200余件。

  三级权限层级减。对原部门许可流程深入分析,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的复杂程度和权重,对行政许可事项的环节及层次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来平均6个层级,设计为政策性审批“申请受理、审批发证”2个层级,业务性审批“申请受理、审查踏勘、审批发证”3个层级。

  四电改革材料减。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行“四电”(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改革,企业和群众在线提交电子材料,审批部门在线审查电子材料,审批结果发放电子证照,全过程材料电子档案归档,实现全程电子化的闭环流程,减少纸质材料。

  五类审批门槛减。将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政府投资线性工程类、一般社会投资类、小型社会投资类、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类等5类投资项目集中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办理,减少投资主体多头跑路,相应减少了办事门槛。

  六心辅导烦恼减。推行细心、专心、耐心、诚心、爱心、用心的“六心服务”理念,主动上门,帮办辅导,采用三帮一(业务主办+科长+分管领导)工作方式,提前介入,超前辅导、预审预核、指导建设单位充分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申报材料要件齐备、一次性达到窗口进件规范要求。

  七项评估环节减。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在泾阳产业新城区块内实行“区域评估”审批模式,依据控制性规划,政府统一组织对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节能评价、考古调查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等7项事项进行评估,实现建设项目共享评价结果、减少入区企业逐个组织专家论证评审环节,缩短项目落地时间。

  八方联动漏洞减。建立行政审批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和上下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动、协同配合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果,实现审批与监管无缝对接。

  二、“八办”具体举措

  一窗受理集成办。针对市场准入、工程项目建设开辟综合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工改专区已集成17个部门、56个关联事项,商事登记专区已集成5个部门、26个关联事项。

  套餐整合一次办。建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机制。按照审批事项的关联性,以“我要开**”(如“我要开餐馆”、“我要开宾馆”)为需求,梳理出 “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明确申报材料和办理流程,制作“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联办事项服务指南,方便各类市场主体办理业务。

  权力下放就近办。将市场主体登记及食品经营类许可等7个事项委托至各乡镇便民服务站进行办理。

  告知承诺直接办。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告知承诺的目标、范围、条件、事项、程序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等,已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行告知承诺。

  远程踏勘在线办。踏勘工作人员采用远程视频系统,与检查对象经营场所进行网上互联,远程线上查看现场,在线保留视频资料。

  自助操作随时办。率先在全市给办事大厅购置24小时企业注册登记智能终端,方便办事对象随时自主办理营业执照。

  首席服务引导办。在办事大厅设立首席服务官岗位,第一时间接待办事群众,全程引导帮办代办。  

  立体监督廉洁办。通过视频监控、行风监督员、考核监督科全程参与审批、定期档案评查、按比例电话回访、发放效能监督卡、公布局长24小时服务热线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监督审批过程各个环节,压缩权利寻租空间,降低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