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系列报道第73期(总第140期)
来源:营商办
时间:2022-02-09

  宝鸡市麟游县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3+3+3”新模式,持续“疏堵点、破难点、树亮点”,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一、“三个标准化”夯实基础

  一是办事指南标准化。将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项目52个工改事项全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对事项办理的法定依据、材料清单、申请表格统一实行一张清单公示、一个指南指导、一张表单申报。同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和业务量大、事项简单的特办事项,科学编制了10个主题式和8个点餐包事项清单,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打好项目审批基础关。

  二是办结时限制度化。制定《麟游县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清单》,使办结时限制度化,倒逼工作人员快速办理。按照谁受理、谁跟踪办理制度,力求在最短时间办结。在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从初审资料到专家评审,两个事项全程只用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平均节省审批时间35个工作日,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争取了时间。

  三是巡回服务便利化。创新构建“流动大厅”,巡回在企业、社区、园区搭建“临时窗口”,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报批指导、协办帮办、现场发证等服务,实现审批事项“马上办、上门办,企业一趟都不跑”。从“申报—受理—领证”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精细化、一条龙服务,企业开工成本大幅压减,获得感不断增强。

  二、“三改新体系”创新审批方式

  一改“线下跑腿”到“数据跑腿”。依托宝鸡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工改事项“网上办、零跑腿”,同步推出“视频连线”模式,为企业“提前把脉”,提供24小时全程政策咨询服务。建立审批部门、建设单位、评审专家之间“云端会商”专线,实施在线咨询、在线指导整改、在线对接专家等服务,审批结果限时推送,评审结果即时共享。

  二改“单一审批”为“集成审批”。实行工程建设项目“联评联审联办”模式。在评审环节将同一类型项目进行“打捆”,统一综合项目信息,对投资额度小,项目位置分散,技术较为单一、工艺流程相似的事项集成评审,极大节省评审费用。对同一项目涉及的不同事项实行“联办”,探索并联审批模式,实现抗震设防备案、人民防空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同步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时间。

  三改“审批服务”为“全能服务”。在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中,推行“精准服务,帮办代办、保姆式服务”,实行小型低风险项目、工业仓储类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在“咨询、受理、勘验、审核、审批”五个阶段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精准指导,确保项目落地投产。组织召开技术评审会等服务,推出“联合勘验”、“帮办代办”等附加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筹建项目程序性难题。

  三、建立“三个机制”优化服务

  一是建优队伍业务水平,强化综合素质。持续推进作风机制建设,大力开展“五个对照”业务提升活动,对照群众满意干工作,对照工作重点干工作,对照时间节点干工作,对照规定动作干工作,对照底线红线干工作。充分利用各类专题培训、网络学习平台、专题业务培训等渠道,督促干部职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二是建立回访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定期对受理台账中的申请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围绕依法审批,是否正常受理申报材料,是否按照法定承诺时限办结,是否存在服务态度差、故意刁难办事人员等情况进行细致问询,同时征求企业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事流程、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相关问题建议进行梳理汇总,着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提高监督效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以受理投诉、巡查监察、按时反馈等为基础的全程监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作用,坚持月度定期通报和问题专项督查,倒逼工改窗口工作人员严守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对外公布工作人员信息及投诉电话,接受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