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部署,围绕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企业获得感更强”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聚焦等重点领域,坚持以治理促改革、以治理促提升,着力破解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坚持“综合施策”,五措并举推动治理行动高效开展。一是制定“一个方案”。精心制定《西安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部署6个专项行动、19项重点任务,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细致周密安排。二是定好“两张清单”。系统梳理制约和影响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细化提出56项具体整改提升措施,明确整改提升目标和时限,逐项销号解决。三是实行“四个结合”。坚持将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与推进年度各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参加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迎接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试点等工作深度结合,推动作风建设与创新改革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四是强化跟踪问效。坚持“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增成效”,市营商办、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考核办等多部门组成专项督查组,市纪委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问效专班,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五是及时总结经验。坚持“边整治、边总结”,及时梳理总结解决营商环境问题、推动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的典型经验和鲜活案例,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推动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聚焦“全面优化”,系统提升项目和企业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招引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建立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机制,扎实开展“老朋友、新合作”“遇见新西安”“链接未来”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项目签约后服务水平,全市2019年至2021年签约的1289个合同项目开工注册率达到96.9%,今年8月第六届丝博会签约的449个合同项目开工注册率已达到54.6%。二是强化重点项目全要素服务保障,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绕项目供地、融资服务、招工用工、水电气暖讯、基础设施配套等,统筹整合全市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合理流动。组织开展各类融资对接活动153场次,服务中小微企业6800余家,促成融资超110亿元。三是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便捷服务。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一起益企”等系列活动,建立“六个一”服务企业机制,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今年以来全市“助企专员”累计入企帮扶2.8万余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900余个。四是推动惠企政策兑现直达快享,持续完善“西安政策通”平台功能,建立惠企政策“政策库”和涵盖全市企业的“企业库”,通过标签化管理和大数据比对,实现政策“精准匹配、智能推送、免申即享”。
聚焦“利企便民”,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效。一是建成投运新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市95.93%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二是在全省率先推行“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共梳理推出1902个事项全面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办事群众3300余人次。三是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推出200个主题应用场景,累计办件39.9万件,平均减环节42%、减材料79.6%、减时限50.8%、减跑动42.4%。四是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17类事项在线开具证明、材料共享,开展第二批证明事项梳理,取消2项证明事项。五是试点推行“一证(照)通办”改革,已有460个事项实现企业群众仅凭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即可办理。
聚焦“解决问题”,切实提升企业群众诉求办理效率。一是强力提升涉企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全市法院开展“大干九十天,奋力提升执行质效”专项行动,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市、区县两级法院共新收涉企民商事案件4.11万件、审结3.95万件,一审改判、发回重审率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二是深入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处投诉”活动,组织各级审批服务、行政执法、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群众反映问题较为集中的部门“一把手”,深入一线面对面听取企业群众意见,着力发现和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参与活动1419人次,累计接待企业群众2330人次,参与执法643次,处理企业群众投诉714件,解决各类问题1860个。三是持续抓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无分歧账款化解进度已达到100%,较专项治理行动开展前提高39个百分点,如期实现“应清尽清”目标。四是加速推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升级扩容工作,切实畅通企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今年以来热线共接听电话315万通,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0%,并实现与110报警电话对接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