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雁塔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理念,统筹推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诉源治理、平台建设、繁简分流“三步走”矛盾化解模式,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诉源治理,前端化解矛盾纠纷。聚焦从矛盾源头减少诉讼增量,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立特色调解机制,设置“陕西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工作室”“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雁塔调解室”等多个特色调解工作室,吸纳调解组织29个、调解员519名,充实调解力量。建立法官对接制度,组建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调解团队,实行调解员先行调解、法官助理同步跟进、员额法官指导把关的诉调对接模式,提升矛盾调解实效。拓展多元化解网络,建立全省首个家事纠纷共享法庭和物业协会共享法庭,打造群众参与诉讼的“便捷驿站”。建立“网上立案+线上调解+司法确认+电子送达”一条龙解纷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成立全省首个区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署全省首个区级《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多项知识产权案件的一次性审结。
推动平台建设,提档升级诉讼服务。建成由立案大厅、信访接待中心、诉前调解中心组成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按照“集约高效、便民利企、多元解纷”原则,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提供现场立案、预约立案、网上立案、跨域跨境立案、邮寄立案、自助立案6种途径,依托“雁小立”微信平台实现“指尖诉讼”,满足企业群众多元化诉讼需求。出台《关于发挥司法职能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置中小微企业立案绿色通道和自助服务区,为企业群众提供文书模板、举证指南,配置智能云柜、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等设备,委派律师、调解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让群众享受便捷化诉讼服务。在全市法院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群众遇到的“疑难杂症”,通过“首问负责制”和“一事一表”跟踪督办,定期进行回访,实现难事好办、急事快办,设立至今已办结多件群众反映事项,被《法治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深化繁简分流,科学运转速裁审判。深化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积极推行诉调对接、案件精准分流,全面提升司法效能。精准履行收案程序,采取“初选+细选”模式,在初选中剔除不适宜速裁的案件,在细选中做好卷宗材料、关联案件和被告下落“三查”工作(查阅卷宗材料、分析案件难易程度,查询关联案件、分析被告涉诉情况,查问被告下落、分析是否适宜速裁),保障速裁案件应收尽收。完善庭前准备,保证每起案件庭审前做到争议焦点明确、法律依据明确、裁判思路明确,提升审理效率;建立示范诉讼模式,选取典型案件进行精细化审判,妥善化解涉众案件;开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绿色通道”,今年以来,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制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最大程度缩短案件审理期限。推行集约化送达,针对金融类集团案件送达难问题,成立集约送达组,运用“人民法院统一送达平台”,与金融机构共享数据,实现精准送达。搭建“金融类案批量智审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快速、批量、智能解决涉金融纠纷,全程线上办理。平台上线以来,已有多家企业通过平台提交案件,平均审结周期缩短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