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坚持以“三个年”活动统揽发展全局,创新构建营商环境“五零”工作体系,以营商环境优化突破撬动高质量项目建设、检验干部作风能力。
一、聚焦全流程再造,构建简政放权“零折扣”体系。扎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153项行政许可、226项公共服务事项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编制公布《渭滨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全区16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扎实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出台《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办法(试行)》,创新推出“多证合一”“一址多照”等举措,实现企业开设一链通办,办理时间压至1个工作日,营业执照秒批秒办。扎实推进高频便民事项全下沉,打造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大厅,在所有镇街、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站),126项高频事项委托下放至镇村便民服务中心。
二、聚焦全周期服务,构建办事效率“零延误”体系。围绕“服务最好”,突出在定标准、抓改革、强监督上下功夫、求突破。持续擦亮‘渭’您服务”国字号品牌,编制实施基础设施、人员管理、服务事项等7个方面403项政务服务标准,创新推行落实政策舒心、规范服务顺心、帮陪代办省心、金牌店小二贴心、特色服务暖心“五心服务”。推行“一次办”“零跑腿”改革,推出商贸服务、教育培训、农工运输、公共服务4个领域117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线上办,推动20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7省28个县区“跨域通办”。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创新设置“找茬”窗口,聘请20名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持续推进“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社会各界综合点评、政府部门监督查评”四维评价,实现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窗口人员全覆盖。
三、聚焦全闭环保障,构建项目建设“零障碍”体系。健全协同审批机制,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探索“信息网上申报、材料一窗受理、过程并行协同、结果关联共享”的项目审批渭滨模式,实现项目审批高效快速办结,施工许可最快当日办结。健全跟进服务机制,实行一个建设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套工作方案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建立9个帮陪代办小组,设立41个“税务管家”,为项目建设快速落地投产提供全方位保障。健全法治护航机制,开展“百名律师送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为150户重点企业配备法律顾问,从合同履行、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法律体检”、化解矛盾纠纷。
四、聚焦全要素协调,构建联企帮扶“零距离”体系。开展“政策找企业”行动,梳理汇总惠企利民政策礼包,深化“双包一解”活动,区级领导和百名服务专员深入包联企业精准推送政策,积极帮办陪办,畅通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渠道,为企业争取各类奖励扶持资金,确保政策红利落地落实。开展政企“面对面”行动,举办政银企早餐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为民营企业开展“义诊”,推动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开展援企稳岗促就业行动,举办“春暖农民工”、直播带岗、数字经济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推送岗位信息8500多个,针对特殊人群需要,培训养老照护员、母婴护理师等,实现“家门口”就业。
五、聚焦全方位监管,构建生产经营“零干扰”体系。规范执法抓源头,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文化市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机构。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能力培训和业务水平考试,制定《渭滨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汇编》,对4000余项行政处罚事项逐项确定裁量基准,确保行政执法规范。联合监管免打扰,通过一网通管云平台,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动态调整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归并相似抽查计划,合并相同监管对象,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包容审慎促敢闯,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探索柔性执法、首违不罚,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强力保障商事合同执行,健全完善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流程,实现企业“造血重生”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