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市阎良区“精耕细作”法治化营商环境 府院联动当好企业“贴心人”——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187期
来源:营商办 发布时间:2023-11-07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西安市阎良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以开展政法机关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两行动、两措施”为抓手,府院联动,紧扣“服务大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宗旨,着力念好“亲、正、效、清”四字诀,助推构建政策最优、公平维权、成本最低、底线清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阎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亲”自当头,司法机关与企业心贴心。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辖区经济发展。法检两院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实行法官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11次,参与讨论议题78项,提出建议30余条,助力涉企矛盾纠纷“抓前端”“治末病”。二是延伸司法职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制定《关于开展“‘送法服务、问需于企’敲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三官一员”包抓企业,健全司法服务工作常态化机制,全区“五上”企业走访实现全覆盖,收集需求建议126条,解决问题91条,切实提高了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三是主动接受监督,精准回应企业诉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就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区人大常委会做专题汇报,开展专题询问;建立人大代表结对联络机制,扎实开展上门拜访、听需问计工作,共收集代表意见建议20余条,提升工作满意度。完善“12368”诉讼服务热线立案监督投诉及处置接诉即答工作机制,确保咨询事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正”字为基,公平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一是强化行刑衔接,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法检两院、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等犯罪行为,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安全、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抓实民商事审判,维护公平自由市场秩序。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成功审理商事纠纷案件入选西安中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强化破产案件审理,以处置“僵尸企业”为重点,推进“府院联动”破产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统筹破产程序中的业务协调、信息提供、维护稳定等工作。三是善意文明执行,及时兑现胜诉权益。严格规范执行工作,全领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三张清单”,在四新行业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共办理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案件78 件,行政指导、约谈告诫100余次。建立“检司”联合评查行政执法案件机制,对全区行政执法单位执法案卷常态化“案卷评查”。及时兑现胜诉权益,采取“活封”“活扣”等措施,为资金困难的50余家企业争取宝贵的发展窗口期。连续开展“执行春季攻势”和“三秦锐士”涉中小微企业债权案件专项执行行动,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政法委、工商联代表参与执行、监督执法。今年以来,共执行到位623.25万元,和解5案涉及金额68.58万元,执行完毕3案,拘留13人。

  “效”字优先,降低企业涉诉成本。一是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升级诉讼服务能力。依托“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中小企业立案窗口等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人民法庭“立审执一体化”建设,深度应用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惠企便民措施,以最小司法成本化解涉企矛盾。二是拓展解纷渠道,多元化解涉企纠纷。深入推进“无讼社区(村)”创建工作,成功授牌3家创建达标社区,设立法官服务站119个,通过端口前移、内外联动,就地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三是着力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司法获得感。持续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抽调3名资深法官和6名书记员,以“配精员额法官+配强法官助理+配优书记员”的模式,打造“岗位专业化、工作流程化、解纷高效化”的“三化”速裁团队,通过优化流程、创新机制、借力智慧法院等方式,不断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质增效。

  “清”字有度,树立清爽有为底线。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廉洁司法“防火墙”,以政法队伍干部能力作风为抓手,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以开展廉政教育、推送廉政教育资料、发送廉洁过节提醒、签订《廉洁过节承诺书》《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承诺书》等方式,不断增强司法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能力。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34次,通报4次,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整顿1次,抓好“三个规定”落实,严格月报告、季报告制度,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西安市阎良区将持续聚力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助企、护企、审判等职能作用,不断延伸司法服务,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空新城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