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定边县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能动履职,细化服务举措,着力解决检察环节影响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维护者、促进者、服务者。
创新“三个服务模式” ,提升助企纾困服务质效。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制定出台《关于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提升营商环境水平的实施意见》,对行政职能部门的具体行政违法行为和行政机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和阻滞企业发展问题进行监督,并积极开展诉前磋商活动,共同商讨运用给予宽限整改期、轻微行为以教代罚等柔性手段,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县检察院通过“检察开放日”,邀请工商联、商会协会和企业家代表,加深民企与县检察院的相互了解,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通民营企业控告申诉“绿色通道”以及开展检察长接待日专项行动,更好促进检察履职服务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发挥榆林市优化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平台“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诉求”的职能优势,开展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多媒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系统化的宣传格局。
注重“三个沟通机制”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针对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在粮食、石油、土地等重要物资和商品储备中发现违法违规情形,可能会造成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影响营商环境的,建立案件线索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县检察院,截止今年10月,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7份,目前均已回复;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促进与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有重大影响、存在舆情风险的案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密切合作,发现公职人员向民营企业索取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或者违法违纪线索的,联合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建“亲”“清”统一的政商环境。
聚焦“三个监督重点”, 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开展政务失信和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梳理存在的各类问题线索,同县检察院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管理漏洞,及时向企业提示违法风险,提出具体防范对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聚焦减税降费、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促进基层依法治理;聚焦企业合法权益,县检察院加强对人民法院行政非诉执行裁定的监督,以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为切入口,对于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法提出检察建议,并加强跟踪监督,督促人法院或者行政机关落实整改,维护民营企业合法财产权和经营权。
下一步,定边县检察院将立足检察职能,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加大线索摸排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提升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质效,扎实开展好“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定边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