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个维度”发力助推营商环境再升级——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479期
来源:民营局 发布时间:2025-08-27

西安市雁塔区聚焦“服务阵地升级、审批质效跃升、增值服务拓展、数字赋能增效”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全省政务服务“示范区”。雁塔区先后荣获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区”。

聚焦服务阵地升级,构建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构建“1+8+283+N”全域服务网络。以区级政务大厅为核心,8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支点,283个社区(村)服务站为基础,在商圈、园区等市场主体聚集区灵活设置N个政务服务驿站,形成覆盖全域、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百米”问题。标准化建设夯实服务基础。严格执行《西安市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指导意见》,统一场所标识、功能分区、设施设备。重点打造自助服务区,投放综合自助一体机,提供自助申报、查询、咨询、投诉等服务,实现“身边事、身边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体验。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区90.08%的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90.04%的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89项政务事项实现“一证(照)通办”。在实体大厅设置线上办理辅导专区,配备专员指导操作、解决问题,让群众可根据习惯自由选择办事渠道,享受无差别高效服务。

聚焦审批质效跃升,打造精简规范政务服务模式。

流程再造大幅压减时限。围绕“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开展行政审批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梳理办事流程,优化办理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食品经营、药品零售许可等48项高频审批事项材料精简率达到60%,时限压缩率达到70%。标准细化提升政策透明度。打破“就业务、抓业务”“就事项、抓事项”局限,合并梳理政务服务关联事项,推出“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一件事”“民办幼儿园开办一件事”“诊所备案一件事”等一次性告知单,明确材料、流程、办理时间,让申请人准备有据、预期明确,避免无效投入。模式创新服务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项目管家”服务,为辖区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帮办代办服务,提前介入、预审材料、及时协调,提速办理审批手续,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聚焦增值服务拓展,营造优质多元政务服务生态。

构建“一站式”增值服务矩阵。从企业需求出发,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资源汇聚、社会参与”思路,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枢纽,以4大服务空间为支撑、9大服务板块为重点、N个服务站为延伸、N个“一类事”场景为抓手,形成雁塔区“1+4+9+N”企业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增值服务新生态。专业帮办代办延伸服务触角。整合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力量,组建2255人的专兼职帮办代办队伍,形成“政府兜底、社会参与、志愿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聚焦高频事项,推进跨部门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压缩整体办理时长和跑动次数,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跨省通办”打破地域限制。深化区域协作,通过数据共享、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推动高频事项异地办理。先后与成都武侯、重庆渝北、河北雄安等14省39市55个区县实现跨区域通办,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往返跑”难题。

聚焦数字赋能增效,打造智慧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依托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医保等领域核心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企业注册、社保缴纳等事项办理所需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复用”,减少企业群众重复填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智能服务提升办理体验。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创新推出“VR体验+电子制图”,搭建远程视频踏勘平台,深化云踏勘工作,推动“即申即审即发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雁小政-DeepSeek政务服务智能体”,为企业群众提供365×7×24小时全天候智能客服服务,精准解答办事疑问;探索“智能审批”应用,对高频简单事项通过数据自动比对、规则智能校验实现自动审批,大幅缩短办理时间,提升审批智能化水平。数字监管优化服务效能。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量、办理时长、群众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审批流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并针对性优化。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