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渭南市大荔县“三维发力”引更多金融“活水”润泽县域经济——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503期
来源:民营局 发布时间:2025-10-31

渭南市大荔县围绕“财政撬动、金融赋能、服务下沉”主线,创新构建“政策引导+精准滴灌+同向发力”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增量、扩面、降价”为核心目标,通过银担协同、直面需求、试点示范、能力提升四大举措,为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助企纾困见实效。

大荔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照《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持续破解市场主体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一是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实施聚合资源“全覆盖、无死角”走出去服务,面对面开展县域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实行“三应三尽”(应免尽免、应贷尽贷、应降尽降)的服务原则,定期召开银企担融资会议,制定“一企一策、一客群一方案”服务,持续推进“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落实首贷续贷两手抓,减费让利助企纾困。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弥补市场缺失的作用,突出就业优先服务导向、产业优先服务导向,弱化盈利能力,推出“普惠小微贷”特色产品,制定量化考核指标,逐步减少、取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抵质押要求。三是建立“131”服务制度。成立1个助企服务组,常态化开展走访问需、跟踪问效、联企服务活动,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问题销号处理,提升服务企业满意度;推行走访企业、惠企政策宣传、护企权益保障3项机制,解决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保障服务;成立1个惠企政策宣传服务组,通过精准推送、政策解读、咨询辅导等方式宣传金融惠企政策,提供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普惠性金融服务。

银担合作拧成“一股绳”,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着力解决县域“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一是常态化开展“三农”领域金融服务政策宣传,设立金融服务岗位,对各类经营主体融资需求进行摸排建档,确保惠企利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定期召开业务分析推进会,围绕破解业务堵点、难点及提高合作的深度、广度,立足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创新合作、防范风险等深入交流,为银担合作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在冬枣主产区设立“乡村振兴共建镇”金融普惠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对冬枣主产区生产、流通、销售链各类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发挥增信提升作用,对接创业担保贷款,让经营主体享受国家财政奖补政策,落实贴息、担保费奖补惠农惠民政策。

项目谋划夯实“硬支撑”,提升担保服务能力。

围绕国家金融政策导向,成功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资金3000万元。一是用于充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增资以后,大幅度提升了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及降费奖补资金,有效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三是设立小微企业、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信用贷款专项风险补偿金,可撬动银行信贷资金专项支持企业及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年以来,大荔县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业务余额突破10亿元,服务县域农户和小微企业3980户。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