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函〔2014〕157号
裴成荣委员:
您提出的《科学把握阶段特征 积极谋划经济转型的提案》(第1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经济综合实力在拐弯超车中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在破解瓶颈制约中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不断优化,人民生活在重点推进中持续改善,生态建设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国内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三低”问题仍待有效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18位和26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8%和73.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仅为6.5%左右。二是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持续加大。“十二五”以来我省经济增速每年下滑1个多百分点,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十一五”回落约5.3个、2.5个和5.7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刚性约束增强。三是环境资源约束加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污染增量持续增加,西安等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四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就业压力持续,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农民工半市民化问题突出,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向西开放力度,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是李克强总理今年年初来陕考察调研时指出,“陕西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在西部科学发展中当好新引擎;要加快调整结构,着力提质增效,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形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指明了我省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这些都为我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推动“三个陕西”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历史机遇。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抓住开放新机遇、主动谋划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优化投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培育消费市场、增强经济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消化前期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与市场监管的积极作用等5个方面的建议,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三个陕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委将认真借鉴,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研究采纳。同时,我委将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三个陕西”的战略部署,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找动力,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上下功夫,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求突破,在加快项目建设上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建立投资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激发民间和外商投资活力,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社会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
2、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发展,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群全覆盖,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3、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国家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和航天工程机遇,推动大型运输机、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量产化。持续发酵“三星效应”,带动电子级硅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发展。打造钛、钼、镁、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链,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以精细化工为突破,向医药原料药、电子化学品等下游产业链延伸。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壮大汽车、输变电、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业规模。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300个省级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4、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布局要求,深化“一市一策”举措,关中重点推进产业、城乡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陕北在加快资源深度转化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全面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陕南重点围绕循环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化户籍、土地、财税、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加快关中城镇群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进程。
5、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构筑绿色宜居生态空间。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加大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和燃煤锅炉改造治理力度,加快绿色通道、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构筑环境宜居的生活空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重大工程,推进渭河、汉江和丹江流域综合整治,着力构建“三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能源合同管理,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和清洁生产,加强低碳试点省建设,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建立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转移支付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6、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推进完善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强农村改革等12个方面的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充分发挥西咸新区支点作用及重点板块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高地六中心”,争取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提升为门户枢纽机场,筹办“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暨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升级做实欧亚经济论坛。加快西安自由贸易园区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成为国家首批试点地区,推动陕韩合作产业园建设,争取中新现代服务业合作园区落户。进一步做好神华陶氏、吉利汽车等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加大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力度,培育对外合作新优势。
对于您提出的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等,我们将会在今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结合“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参与研究,也希望您积极参与“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为“三个陕西”建设献言献策。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予以支持,省发展改革委将竭诚为各位委员服务。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年4月23日
(联系人:刘迎军 电话:029-8729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