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5〕202号
何振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陕南三市建设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提案》(第13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陕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湿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保护区,负有保护青山绿水的责任,也是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稳增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陕南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陕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陕南突破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了《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省级财政对陕南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扶持陕南生物加工、新型材料、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和装备、物流等优势产业,引领陕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快转变,逐步扭转了陕南经济在全省发展滞后的局面,迈上了循环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2014年陕南经济总量达到2256.75亿元,经济增速连续六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您提出的“把陕南三市建设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议很好,是陕南工作的努力方向,其核心是要进一步彰显陕南生态优势,推动陕南在国家层面得到进一步支持,促进陕南循环快速可持续发展。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推进工作。
一是做好与国家规划的衔接。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国家级规划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与天津市的对口协作工作,增加陕南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补偿,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标准进行建设。同时积极推动陕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规划研究工作,争取早日上报国家,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
二是谋划陕南“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积极协调将建设陕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列入陕西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好“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陕南循环绿色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推动陕南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循环发展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陕南循环经济。加大对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特别是核心集聚区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核心集聚区及各产业园区内的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发展陕南生物制药、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支柱产品做大做强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支持陕南“一县一产业”,加快推进种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加强品牌培育,做优生态农业。加大对陕南旅游景区、物流园区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将陕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循环产业创新发展区、山地特色农业优产区和国际山水旅游区。
四是加强陕南循环经济新技术研究,积极创新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方式方法,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生态产品为主的现代经济体系。
感谢您对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研究和关心。您的建议立足调研基础,材料详实,思考深刻,提出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和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研究,积极采纳和反映。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