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5〕184号
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员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构建我省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几点建议》(第6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从国家对外开放的边缘化状态,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区位和向西开放的前沿,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关于申报陕西自贸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全球经贸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去年2月,我省向国务院上报了申请设立自贸区的请示。今年两会前夕,我们又上报了补充请示,把我省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向国务院正式报告。在这期间,我省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向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分别进行汇报沟通。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工作,启动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工程,制定了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
(二)关于加快“西安港”及一类口岸建设。近年来,我省倾力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不断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目前港务区已搭建起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港”、“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国家一类陆路(铁路)对外开放口岸等一批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是我省构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委正牵头制定陕西十三五规划,其中物流中长期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对外开放规划等多项子规划中都涉及到“西安港”。西安国家港务区是省市共建的开发区,省政府多次专项协调港务区发展用地问题,省国土、建设等部门对“西安港”建设一贯重视并支持,我委作为省市共建港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努力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西安港”解决规划用地问题。
(三)关于陆空联动发展。完善提升“陆港”、“空港”两大平台功能,推动陆空联动发展是我省完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中心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委正配合省交通厅制定推进陆港、空港联动发展、建设立体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西安海关、省口岸办等部门也在着力解决陆空口岸信息系统联通建设问题。
(四)加快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截至2015年3月31日,“长安号”共开行71班计3550车,实现了从运营初期的每月1班到现在每月6−8班的常态化运行。累计运输货物总重达92000吨,出口货物总值约1.4亿美元,货物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已经成为我省乃至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货物贸易往来的重要载体。2014年12月,西安港国家代码“61900100”、国际代码“CNXAG”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这两个代码的内陆型港口,标志着我省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下一步,我们将广泛开展班列推介,吸引进军中亚的大型工程承包企业将西安作为工程物资装备集散地,有效聚集货源。并进一步发挥西安国际陆港的中转枢纽功能,加强与其他陆港合作,与各中欧班列融合发展,努力畅通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大通道。
(五)关于开行往返沿海主要港口的双向货运班列。今年2月2 日,西安国际港务区开通了西安至青岛国际货运班列(试运行),截至目前共开行7列,运送货物10500吨。今后,根据货运班列运行情况,适时加密或拓展新的货运线路,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