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6〕108号
李志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大西安的建议》(〔2016〕第3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推进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您在建议中对大西安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的意见对于促进大西安发展有积极地借鉴作用,我们对所提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吸纳,积极做好推进大西安建设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201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成立了推进大西安建设领导小组。在省委省政府清理议事协调机构时,撤销了领导小组但保留了相关协调议事职能。目前,我们也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建立大西安建设委员会,统筹人口、产业、交通、资源等要素,合力推进大西安建设。根据省政府安排,年内也将召开关中地区协同发展会议,重点就是推进大西安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以全省“十三五”规划为基础,在相关专项规划中对大西安的发展路径和定位进行明确。以大西安为核心,以西咸新区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为引领,优化城镇化格局。按照研发服务在中心,制造转化在周边的思路,推进大西安产业空间重组、公共服务重置、交通体系重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的聚集能力。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打造渭河北岸新兴城市和大西安功能组团,用足用好物流中心、出口加工、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平台,集中力量建设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核心片区,打造大西安新地标。
三是打造关中城市群。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关中城际铁路网、“米”字型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和航空港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升级改造,打造关中智慧城市群。引导特色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功能互补、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公共服务均衡一体,推动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等跨市无障碍结转。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系统谋划关中水系和生态廊道,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构建以西安为核心、宝鸡为副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城市群。不断扩大关中城市群影响,进一步增强的区域聚集辐射功能,加强与甘肃、内蒙、河南、山西等周边省份的联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串联关天、呼包银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经济区。
四是提升创新能力。紧抓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军民融合创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手段,深入推进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同步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激活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推进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韩产业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建设。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总体方案,主动开展自贸改革实践,夯实自贸区发展基础平台,加强通关便利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全力争取自贸区获批。
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的要求,关中地区应强化分工协作,统筹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形成各市(区)优势产业集聚、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重点推动西安做优做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引导咸阳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信息材料、节能环保和特色食品行业。鼓励西咸新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全面提升大西安整体核心竞争力。
感谢您对大西安建设的关心和所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