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6〕5号
胡会维代表:
您与七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将渭南纳入“西咸渭工业走廊”规划的建议》(第29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2年,西安市出台了《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其范围南起渭河,北至西安大环线,西起灞河和西铜高速,东至石川河,规划面积677平方公里。计划形成“三廊道、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三廊道:一是渭河及其两侧防护绿地;二是750千伏高压走廊与规划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之间的生态防护绿地;三是西禹高速两侧生态防护绿地。三组团:包括阎良航空组团、泾渭高陵组团、临潼工业组团。渭北工业新区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同时考虑城乡统筹,对第一产业也做出合理安排,重点打造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带。
“西咸渭工业走廊”,在省级层面尚未有相关的提法和规划。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其目的在于把西咸渭制造业统一规划,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我们赞同加强西咸渭的制造业合作,加快西咸渭的一体化发展。从全省的角度讲,这是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的一部分。
10月19日,省政府在宝鸡召开了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胡和平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关中“协同、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主要精神包括:
一、把规划管理有序衔接作为战略先导。启动关中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明确各市区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产能体系等问题,并制定财政、投资、项目等推进措施。这项工作,将由省发改委、交通厅、工信厅、环保厅、财政厅、住建厅等单位根据职能分工,作出具体安排。
二、把基础设施互联互能作为优先领域。系统规划建设关中公路、铁路、航空、轨道交通等设施,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加大关中市区间的交通衔接,加快推进大西安轨道交通、关中高速路网加密、关中城际铁路等工程建设,依托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着力提升关中信息化水平,建设关中坚强智能电网体系,扩建750千伏宝鸡-西安-渭南第二回线路,增强关中供电能力。这项工作,将由省发改委、交通厅、工信厅、国电陕西公司作出具体安排。
三、把产业发展互补互促作为核心内容。把工业转型升级摆在首位,实施工业强基示范工程,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构建集设计、制造、关键零配件、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增效工程,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等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物流示范园区等。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关中产业发展投资促进协调机制,对产业项目统一评审、准入、选址,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布局。这项工作,将由工信厅、省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商务厅等作出安排。
四、依靠技术创新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依托园区和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和工程布局,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向基地和园区聚集,先行先试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大技术研发投资,重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大数据与云计算、涡桨支线飞机和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航空、航天、输变电、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动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国家级高新区互动互联,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工作,将由省科技厅牵头作出具体安排。
五、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包括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以自贸区建设为核心,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强开发区的开放引领作用,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全省发展、建设开放高地等。这项工作,将由省发改委、金融办、商务厅等作出具体安排。
我们认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胡省长的重要讲话,诸位代表所提出的建议将同时得到更加贴切的落实,也能达到“西咸渭制造业统一规划、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我们将积极协调西安、咸阳、渭南市发展改革部门,共同做好代表建议涉及具体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
欢迎多联系、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