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省十一届政协四次会议第413号提案的答复函
关于省十一届政协四次会议第413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5-31

陕发改办复〔2016〕129号

 

 

张飞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供给侧改革亟须加强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的建议》(第41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守住民生底线。您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亟须加强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对人口流入地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对人口流出地的公共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均衡发展等建议很好,完全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2015年,学前一年生均补助标准达到1300元,新增公办幼儿园839所,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29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4%,家庭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在积极解决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各类医疗集团和联合体37个,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体系,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7%;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5%,新增城镇就业44.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3.8万人;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8.5万套,基本建成53.4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1万户,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45.1万户城镇居民迁入新居,129万人实现脱贫,其中搬迁21.9万人;以30个重大文化项目为统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实现,采取购买公共服务形式开展各类演出3000余场次,配备全民健身器材4.7万余件,一批文化精品力作亮相央视或全国舞台。百姓分享到更多发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严。

    三、加强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是我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纲要》将“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专章列出,提出保持就业稳定、推进教育现代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陕西等。十三五期间,全省将新增就业220万人,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社会保障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形成适应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围绕健康陕西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2017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0%。多年来,省上将教育达标率、基层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支出等列入省级部门和各市(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四、对于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省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转发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1〕81号),要求流入地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依法组织和督促随迁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防止辍学;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同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陕教基一〔2011〕15号)。2012年底,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陕教考〔2012〕8号)。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加注重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教育、医疗、住房、宅基地利用及农村债务等问题,将进一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措施建议。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建设和谐、包容、幸福新陕西。

    欢迎多联系、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5月10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