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6〕172号
夏玉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建议》(第27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煤炭工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北移和“三个转化”的发展思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有序推进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产量较快增长,煤炭产业集中度、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煤炭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煤炭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煤炭工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关于稳定煤炭主体地位,助推煤炭清洁利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转换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能源供需格局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成为我国乃致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能源资源结构看,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而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严重不足。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作用逐步增强,但煤炭消费仍占据主导地位,能源产业进入传统能源稳步发展与新能源加快开发并存的新时期,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将逐步加快,能源结构步入战略调整期,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式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从“十二五”时期能源生产和消费来看,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也十分明显。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37.5亿吨,原油产量2.1亿吨,天然气产量1360亿立方米,年末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65.7%,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34.3%。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2010-2014年我省能源消费平均增速8.77%,煤炭消费权重为70.7-73.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能源发展总体目标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能源发展国策。“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坚持绿色低碳和多元发展理念,推动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优化开发化石能源,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预计在1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在62%以内,我省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到70%以内。可以预见,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十三五”期间,我省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将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推广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全面实现燃煤企业污染物超低排放,促进煤炭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关于制定煤炭行业准入标准,迫使煤炭企业转型发展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1996年我国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立法工作,至今已经过了三次修订。《煤炭法》对煤炭行业准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目前的煤炭产业政策等规范性文件中有关行业准入的政策都是以《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为依据而制定的。
近年来,国家在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和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方面综合施策,在推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这几年我省通过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已直接关闭小煤矿216处,对555处小煤矿进行整合改造,小煤矿减少479处,淘汰落后产能近4000万吨/年,全省矿井总数减少55%,煤矿平均单井规模由2010年的48万吨/年提升到120万吨/年以上。全省煤炭形成了以神华、陕煤化2个亿吨级企业为龙头,陕能、榆能等千万吨级企业共同做大做强的局面,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已占总产量60%以上。
今年2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严格控制新增产能,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通过给予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对不符合安全、质量、环保、技术和资源规模等方面标准的相关煤矿引导退出,最终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抓住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加快我省煤炭产业布局调整,坚决淘汰关闭渭北老矿区落后产能,努力解决国有老矿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煤炭产业战略北移,加速形成全国领先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煤炭优势产业,提升我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盈利水平,实现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关于合理划分可采区域,科学限定开采强度
合理划分可采区域,科学限定开采强度,对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和保持矿区可持续发展都十分必要。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资源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高度重视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对矿区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规范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编制完成了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古城矿区、澄合矿区、蒲白矿区总体规划,修编了韩城矿区、永陇矿区麟游区、榆横矿区南区总体规划,启动了子长矿区北部区、旬耀矿区、榆神矿区四期规划区、永陇矿区陇县区等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实现了全省煤炭资源的矿区规划全覆盖。矿区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求了各级国土、环保等部门意见,与土地利用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等相衔接,进行了水资源保护利用等论证和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环评报告均须经环保部审批。矿区总体规划对矿区开发强度、规模、时序都进行了明确。在项目开发阶段,国土部门还要对各矿业权资源储量和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核定和审查评估,最大限度保障地下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对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关于加强煤炭地质与矿井地质研究
我省是全国煤炭生产重点省份,历来十分重视煤炭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大型煤炭集团为主体、以高等院校为中坚力量,产学研一体化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一批制约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建设的技术难题得到破解。陕煤化集团神府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动态及保水技术研究等7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黄陵一号煤矿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填补了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无人开采的空白;黄陇侏罗纪煤田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控关键技术获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十二五”期间,为统筹协调榆林地区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我省委托省地调院开展了榆神矿区区域水文地质补充勘查及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对榆神矿区整个区域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我省还开展了榆神矿区一、二、三期规划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从整体上分析研究榆神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评价报告已基本形成,预计今年内可上报环保部审查。
“十三五”期间,我省煤炭将突出创新驱动,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技术创新支撑本质安全矿井建设,以建设科学产能、安全产能、效益产能为目标,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加快对冲击地压、深部地热、瓦斯灾害、煤层自燃、水害及采空区等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积极推动煤炭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闭坑矿井丢弃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陕北近水平浅埋煤层保水开采、陕北煤矿充填开采、薄煤层机械化采掘等技术、工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
“十三五”我省将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和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以产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高效绿色开发煤炭资源,继续推动煤炭资源“三个转化”,着力打造一批大型煤电、煤电化一体化等煤炭转化项目,努力延伸煤炭下游产业链,积极推进煤炭开发利用向多元化和洁净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工业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您提出的建议对我省今后的煤炭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在充分研究吸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我省煤炭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推动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