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6〕197号
中国民主建国陕西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加快推进我省国际产能合作的建议》(第2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国务院在整体运筹国内和国际、综合考量现实与未来、科学研判需要与可能等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跃升对外开放新阶段、塑造国际关系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陕西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决策部署,给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贵委提出的搭建省级综合协调服务平台、扩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培育重点境外产业聚集区以及企业抱团出海等建议,对促进优势产能较大规模向外转移,实现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型,拓展“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发展新空间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关于政策保障
去年以来,我委会同省商务厅、省外办、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等部门对全省 “走出去”的产业基础和条件进行梳理分析,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丝路沿线国家产业水平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对应研判,研究提出我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指导性文件。1月26日,省政府以陕政发〔2016〕6号文正式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实施意见》,分别从总体思路、重点合作方向和内容、政府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6条措施。其中构建部省协同机制、省级部门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国际友城协作机制、境外产能合作信息共享机制、承接国家重点国别产能合作工作、加快推进设立省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金已纳入我省2016年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工作。
二、关于境外产业聚集区
建设境外产业聚集区(或工业园区)有利于发挥境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推进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式发展,实现中外双方互利共赢。为此,在陕政发〔2016〕6号文中我们明确提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加强与央企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合作,发起或参与境外产业聚集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的建设经营,带动省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目前,我国正在50个国家建立118个经贸合作区,带动中方境外投资企业2.5万家,累计实现产值400亿美元,其中涉及丝路沿线23国家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我省已启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园、尼日利亚陕西工业园、塔吉克斯坦陕西工业园、尼日利亚陕西工业园和吉尔吉斯斯坦陕西产业园项目建设,将为省内优势产业链相关企业抱团出海,形成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多元化输出格局提供发展平台。
三、关于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区域
近期,我省将以中亚、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借助国际友好城市协作机制和国家双多边经贸合作平台,搭建省级政府间产能合作新机制,引导我省航空、航天、汽车、纺织、输配电设备、机床工具、石油冶金煤炭装备及风电新能源等领域龙头企业赴外开展合作交流,以商贸互通带动投资互动,促进省内传统优势产能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贵委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议,我们将会同省商务厅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认真研究吸纳。感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继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