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省十一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函
关于省十一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陕发改办复〔2016〕199号

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引领作用的建议》(第2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我国对外开放和战略安全大局、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加快向西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为陕西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建设内陆开放开发高地提供了重要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今年一季度,正式印发了《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你们在建议中对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对于推进我省“一带一路”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关于“支持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建设大关中城市群”的建议

    你们提出的“把西安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科研人才培训中心等建议”很好,与我省《实施方案》不谋而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西安为核心,立足交通、产业、科教、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构建“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旅游、区域金融五大中心。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也明确提出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推进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

    我们将以全省“十三五”规划为基础,在相关专项规划中对大西安的发展路径和定位进行明确,按照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的要求,在大西安片区率先试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强化分工协作,统筹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形成各市(区)优势产业集聚、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我委将积极协调省级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建立大西安建设委员会,以大西安为核心,以西咸新区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为引领,统筹人口、产业、交通、资源等要素,优化城镇化格局,推进大西安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提升大西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城市群,不断扩大关中城市群影响,引领大西北发展。同时,我委正在牵头编制关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力争将关中城市群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

    二、关于“与西北兄弟省区建立联合联动协作机制”的建议

    关于“我省应主动与西北地区各兄弟省区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协作与错位发展,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产业方面对西北跨区域协作的支持”的建议,我们在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征求《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意见时,也明确提出了国家层面要在区域发展中加大协调力度,引导区域板块协调发展、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会持续关注并研究有关问题,积极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牵头,推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同时,也请贵委继续呼吁,共同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

    三、关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互联互通”的建议

    陕西地处内陆地区,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西开放前沿位置”的定位,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两环三纵七横六辐射”高速公路网,努力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铁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畅通陕西对外联系通道;加快大西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建设宝鸡、安康、延安、榆林等一批区域交通枢纽。《实施方案》也提出加快推进“陆、空、信息、管道”多种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形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高效便捷的立体大通道,打造现代商贸物流高地。实施“三网两港”战略布局,推进西安新筑铁路货运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推动“长安号”提升运能、双向开行,建设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我们相信,陕西建成连通内外、便捷高效的海陆空国际综合大通道,形成领先西部、通江达海、连接世界的交通优势将为期不远。

    四、关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挥自身的市场影响力”的建议

    当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只有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面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陕西外向型经济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为此,“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同时,加强区域产业衔接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成渝城市群在电子制造业、汽车产业等方面紧密协作,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在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陕投资建设,重点推进中韩中小企业产业园、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中意航空谷等境内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使陕西现代产业整体竞争力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位。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省“一带一路”建设的关心和所提出的宝贵建议。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将成为内陆开放的示范引领区,开放程度高、资源配置强、辐射效应大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作用将不断显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6月8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