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第577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第577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5-31

陕发改办复〔2017〕131号

 

王发友委员:

    您提出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57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国家到地方掀起了学习、研究、推广PPP的新热潮。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决策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政策文件完善制度环境,推动PPP项目加快落地,把推广PPP模式、推进PPP项目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意愿明显增强。

    一、推进民营企业参与PPP的主要情况

    (一)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机制

我省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制定了《陕西省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陕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的政策措施,破解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民营企业高效参与PPP项目。

    (二)加强宣传报道,引导舆论环境

    为搭建与省内外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的良好交流对接平台,引导民营企业树立信心,积极扩大PPP项目投资,我省通过多个渠道、多种方式,加强PPP政策和相关工作宣传解读。2015年5月,我委举办了首次陕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推介会,在全省PPP项目库基础上筛选了60个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前期工作相对成熟的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体以及门户网站,集中向社会发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016年9月28日,在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为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建设,我们有针对性地筛选出了100个投资规模较大、前期条件相对成熟、收益机制基本确定的PPP项目进行了集中推介,估算总投资1081.7亿元。同时,我委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引导民间资本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期,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中省政策、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更好地参与PPP项目。

    (三)严格筛选项目,完善项目管理

    为给予各类投资主体公平参与机会,我省坚持从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全力推动PPP模式,积极完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在遴选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时,要合理设定投标资格和评标标准,消除隐性壁垒,确保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为民营企业投资PPP项目吃下“定心丸”。我省先后4次组织开展PPP项目申报工作,按照《陕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前期工作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优选条件成熟、前期工作较快的PPP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预算内投资给予一次性不超过前期工作费用60%的补助资金。2015年和2016年,我省分别安排PPP项目前期费1000万元和1600万元,争取国家下达我省PPP前期费1690万元,支持项目单位完善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促进PPP模式可持续健康发展,打破基础设施领域准入瓶颈,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效率,下一步我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合理推进PPP工作:

    (一)加强决策论证,科学设置条件

一是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收支状况,科学分析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好项目科学决策论证,防止单纯追求PPP项目落地规模和速度,避免过度增加政府长期支出压力。合理确定价格收费标准,依法适当延长特许经营年限,充分挖掘项目运营商业价值,采取政府投资的股权少分红、不分红等多种方式,提高社会资本方的投资回报,减轻政府负担。二是根据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目标,明确社会资本方在投资能力、管理经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资格条件,注重发挥社会资本方投融资和运营的综合优势。开展对PPP项目的运营服务的绩效评价和评估,推动实现项目运营目标。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业化运营企业,提高专业化运营能力。

    (二)引导民间资本,强化信息公开

一是在PPP项目中推行混合所有制,组建国企、民企、外企共同参与的项目公司,发挥不同企业的比较优势。创新利用民间资本方式,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归集分散的民间资金,投资参与PPP项目。鼓励民营企业组建联合体投标,提升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建设运营能力。二是对PPP项目实现全过程监管,科学设置评标标准,把技术能力、运营经验、管理水平等作为选择社会资本方的重要参考因素,防范不合理低价竞标。在竞争环节公开项目价格构成、调价机制等关键信息,后期运营阶段公开日常监管、财政补贴等信息,通过引入公众监督,确保PPP项目规范运营。

    (三)推动项目联审,优化审核流程

    一是加快建立PPP项目联审机制。按照“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要求,加强部门协调,对PPP项目进行联合评审,提高审核效率。二是与现有投资管理程序相衔接。加强PPP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法依规履行投资管理程序。PPP项目应当先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再由项目实施机构依据相关审核要求,完善和确定PPP项目实施方案。对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要将项目是否适用PPP模式的论证纳入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决策。三是简化操作。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优化流程,对PPP项目新设审批事项或环节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必要的新设事项或环节的适用情形,避免泛滥和不当使用,切实减少地方和企业负担。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投资机制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深入思考和宝贵建议!关于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吸收、研究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同时也诚挚期待您继续建言献策,为改进政府投资安排方式、完善投资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3月23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