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7〕143号
中国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建议》(第3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贵委对于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的分析很透彻,提出的意见、建议也很中肯,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为了认真落实好贵委的《建议》,我们拟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进行基层调研。从上半年开始,对我省部分市、企业和中药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听取各市、企业和种植户的意见。
二是进行部门调研。主要对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科技厅进行走访,听取他们对发展陕西中药产业的意见、建议。
三是结合贯彻落实《陕西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在今年三季度前后研究提出“促进陕西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报经省政府同意后,在“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贵委提出的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解决多头管理的建议,我们认为很好。在研究“促进陕西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将向省政府请示,请求明确主管部门,改变目前主管责任不清晰的现状。
同时,对于贵委提出的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储备、中药创新研究等建议,我们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掌握了以下素材:
一、中药材种植和基地建设
2016年,省工信厅印发了《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陕政办发 〔2016〕9号),明确提出要发挥优生区优势,突出重点,实施“一县一品”工程,建设30种大宗优质中药材国家级和省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对已获GAP认证的丹参、山茱萸、绞股蓝、天麻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继续依托品种建设单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水平。
二、中药材物流及战略储备
《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陕政办发 〔2016〕9号)中明确,以中药材重点产地为中心,建设10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建立健全常用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推进交易规范化管理,做强做大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
三、中药材生产科技创新
《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陕政办发 〔2016〕9号)中明确,实施中药材生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开展30种中药材基础研究工作,加强标准化种苗基地建设,实施野生抚育、优良品种选育等工程,选育中药材优良品种5—10个。研究10—30种中药材增产增效种植技术,提升中药材质量,形成绿色中药材加工产业链。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陕西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陕卫发〔2016〕132号)中明确,提升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省中医药研究院建设,扶持市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建设。加大省内有影响力、科研实力强的省、市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立以中医药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中医药科学研究平台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实施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中药材原料质量下滑、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
据省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我省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建设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服务中心,提升对中药原料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将完善中药药材及药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中药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以标准化引领中药产业发展。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开展中药标准化项目。该项目包括中成药重点产品和中药饮片两部分。通过产学研协同合作,进行产品质量及生产全过程治疗控制标准研究、验证,形成生产全过程可控、质量信息可追溯的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五、中药院内制剂规模小,产能较低,发展困难重重
我省将在今年出台《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文件中明确表示,一是支持医药企业与医疗、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中医药产品创新,研发一批基于经典名方、院内制剂的中药新药,研制一批基于中医理论的诊疗仪器与设备。二是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地产中药饮片、中成药,允许经批准的中药院内制剂在省内医疗机构共享使用。通过这两项重要举措解决中药院内制剂研发和使用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欢迎多联系,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