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8〕17号
裴成荣代表:
您提出的《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第321号)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三快四稳的发展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产业聚焦细化不够、资源分散封闭化、政策缺乏差异化、要素聚焦共享不足和商业模式创新滞后等问题。例如从区域看,关中地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76%以上,而陕南、陕北地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分别只占全省的13%和11%左右。2016年,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为牵引,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着力点,组织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机器人、无人机、卫星应用、分子医学、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针对您此次提出的几点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统筹协作能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部门间、地市间统筹协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集中有限优势资源,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引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探索政府数据资源分类分级开放、协同和共享,鼓励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社会众包等多种方式,促进政府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同时,我委每年面向全省征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加快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关于“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构建创新生态圈”。我委将协调相关部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设立专业孵化器,改造升级传统孵化器,拓展孵化功能、增强孵化能力,建设集创新创业联盟、创业苗圃、创客中心、种子基金、创业课堂、创业导师、商务秘书服务等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促进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紧密型交流合作机制,提升相关领域研发、制造、服务水平,促进协同创新;重点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模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提升合作水平。
三、关于“推进实施差异化战略,创新产业发展路径”。我委将依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与特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推进差异化策略寻求发展的突破口,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型企业,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引入国外领先公司的研发中心,通过提升技术能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差异化方面,西安以三星芯片项目为龙头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极,宝鸡市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咸阳市以彩虹8.6代线液晶面板产业链和生物产业为主,渭南市以金堆城钼业集团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产值比重较大,杨凌示范区以生物产业为主,陕南地区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陕北地区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在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
四、关于“推进实施全要素创新战略,提升创新绩效”。我委将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培育适应大众创业的市场环境,努力营造鼓励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强化基础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创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构建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资源空间,构筑完备的创业创新服务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五、关于“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投资风险分担机制”。《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创新贷款质押模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增强众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于公共性较强、前期投入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投资建设。
六、关于“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体系”。我委多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认定和统计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等标准的研究、修订和编制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建立相关产品的认证制度,完善新兴产业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动态化的新兴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在省级层面,我为将协同相关部门强化信用约束和监管,建立依托各类信息平台的动态协同监管体系,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整合各类交易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信用平台信息数据资源,推进信用信息深层次、高效益的融合,为行业管理、税源征管、参与者权益保障等提供监管依据。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已成为陕西“新经济”发展和“新能动”转换的生力军,不断推动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助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我委将会同省级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如您还有更多的建议,欢迎与我委沟通衔接。在我委推动产业发展工作中,将及时吸收、采纳您的建议。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