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32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32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5-30

陕发改办复〔2018〕167号

高彩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发展工业互联网驱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提案》(第1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工业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发挥装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是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我省制造强省目标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初有成效。一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以西安、宝鸡、渭南、汉中的开发区为承载,利用互联网统筹研发、制造、应用各环节,积极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工程化应用,做大做强增材制造、智能装备等产业,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二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不断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构建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的骨干传输网络,大幅提升流量疏通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完善商业街区、旅游景点、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和热点区域的4G/WLAN无线网络覆盖。截至2017年底,全省电信普遍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固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4G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初成规模。随着中国移动数据中心、陕西广电数据中心、西咸信息产业基地及大数据处理与应用中心、西部云谷二期、中国大数据延安基地、时空信息数据云平台、政务与民生服务大数据、工业运行大数据、电子口岸大数据、杨凌农业大数据等项目的加快建设,逐渐形成了沣西新城、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为集聚中心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四是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制造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软件园、软件新城、沣西新城等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聚集相关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华为、中兴在陕研发人员均突破万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规模初现,形成了泰为软件、活跃网络、极客软件、瑜乐软件、多听软件、联客软件等80余家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企业。五是双创快速发展。创新创业生态加速形成。西咸新区、杨凌示范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光机所等先后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西安市成功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西安光机所光电子众创空间成为国家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之一,区域创新创业要素快速集聚,促进了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您提出的推动发展工业互联网驱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建议,我们完全赞同。结合我委职能,我们将从以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1.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省先后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27号)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陕政发〔2017〕5号)。按照省政府印发的两个实施意见要求,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促进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2. 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支持互联网+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快速推进。通过建设运行已有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基本形成了国家、国地联合、省级三级有效互补衔接,覆盖全省主要产业领域的创新平台体系,促进了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新建光谱成像技术、通用航空系统、民用雷达等省级创新平台。我省联合教育部,在西咸新区共同推动建设西安交大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促进高校创新能力的快速转化释放。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建设完善各类创新平台。

    3. 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持续不断的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推进“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大力推进5G应用国家试点建设和IPv6应用部署。继续组织实施中国电信宽带乡村、陕西广电宽带乡村建设工作,拓展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升农村地区宽带接入水平。

    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项目,我们将在省级产业引导资金、省级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在申报国家核心竞争力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推荐。

    欢迎多联系、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5月20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