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8〕193号
张华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西安(咸阳)区划调整建议的提案》(第64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中地区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大西安建设则是关中加快发展的核心。早在2002年我省就提出西咸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再次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总体要求,2010年陕西设立西咸新区,新区于2014年正式批复成为国家级新区。近年来,西安、咸阳两座城市以西咸新区为纽带,在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为破解制约因素,加快西咸新区建设和西咸一体化发展,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作出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的重大决定,一年来有关地市和部门都认真落实《意见》,有力推进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和西咸新区托管辖区社会管理职能的工作,目前已阶段性完成,一定程度上理顺了西咸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保证了大西安建设的政策基础。2018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其地域范围横跨三省,囊括陕、甘、晋12市1区(含杨凌示范区和韩城市),大幅提升了关中城市群的辐射区域和影响力度,特别是明确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重大定位,标志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和大西安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之西安市启动户籍新政,效果逐渐显现,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关于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板块,《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陕西综合经济文化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关中地区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作出了战略部署,省上正在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围绕规划实施,结合陕西自贸区建设和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推动关中更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二、关于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
地市一级行政区划调整考虑因素多、面临情况复杂,国家收紧了对此类事项的审批,2000年以来全国只有安徽省完成了两次较大幅度的地市级行政区划调整,分别在2011年撤销巢湖市,2016年调整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辖区范围,成都仅是代管县级市简阳。省上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将西咸新区交由西安市代管,由西咸新区托管辖区社会管理职能,是综合各方因素后采取的有效举措,在目前阶段最大程度地理顺了行政体制,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下一步,西安市要在总结代管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西咸新区全面管理,省上按照《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要求,科学研判,系统谋划,适时启动西安、咸阳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系统构建大西安、大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将按照“一圈、一轴、三带”空间布局构建,“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与大西安概念内容一致,是关中城市群建设核心,重点是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强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完善阎良、临潼、兴平等外围组团功能,形成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大西安格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一轴”“三带”分别是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的主轴线和包茂发展带、京昆发展带、福银发展带,将通过做强宝鸡、铜川、运城、天水等重要节点城市,培育发展彬县、蒲城、兴平、华阴、侯马等中小城市,依托交通网络强化城市联系,实现轴带纵横的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的意见建议十分宝贵,我们将在工作中充分考虑、积极采纳。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