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6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6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17

陕发改办复〔2019〕67号

李明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渭南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建议》(第6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去年1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安正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陕西加快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目前我们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引领辐射作用,深化与甘肃、山西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为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推进:一是西安引领。举全省之力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辐射能级,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并辐射陕南陕北。二是交通互联。把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城市群建设的先导。坚持以我为主,加快“米”字型高铁网、关中城际铁路网、大西安地铁网建设,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形成关中半个至1个小时经济圈。三是产业互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推动各市落实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大西安产业升级,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项目,引导一般性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向关中其他市区转移,推动关中其他市区与西安协作配套。四是资源开放。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行业大型龙头企业等,积极探索跨地区共建、共管、代管、托管等发展合作新模式。深入实施“1155”工程,加快建设10个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00个龙头骨干企业承载的“四主体一联合”等新型研发平台,推动500家省级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建设500个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关中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加强金融业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区域金融发展安全区。五是服务共享。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方面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出一批惠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比如,教育方面加快实施“名校+”计划,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高校与山西、甘肃高校开展联合共建重点学科、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以打造“无障碍旅游区”为导向,深化文化旅游合作,推进关中国际旅游目的地联盟建设。

    渭南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的东大门。目前,我委正在制定《2019年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行动计划》,一方面支持西安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支持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市区与西安开展协作配套,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服务共享。我委将一如既往支持渭南市加快追赶超越,围绕建设关中平原次核心城市定位,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塑造城乡发展新格局,拓展双向合作新空间,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构筑立体交通新枢纽,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对于《建议》所提重点建设项目,我们将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予以统筹考虑,支持渭南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

    最后,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我委工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5月24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