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00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00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22

陕发改办复〔2019〕100号

禹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电源布局,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建议》(第3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全省电力,特别是电网重点工程建设的关注和建议!近年来我省加强电网工程建设,跨区外送通道和骨干网架建设、农网改造提升等有较大突破,其中“两交一直”外送输电工程,总规模1592万千瓦都已核准在建,陕北至关中第二输电通道全线贯通正在调试,“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规划目标年内基本完成。但电网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其中前三年全省电网实际完成投资仅占“十三五”规划总投资的46%,330千伏及以上重点项目开工、投运分别占规划项目总数的62%、31%。部分电网工程受制于站址、线路走径、电力管廊建设等滞后多年,局部区域电力设施重载、过载问题突出,突出体现在关中750千伏站点向中心城区供电通道不强,西安等中心城市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严重不足。

    一、关于加快电网工程建设。4月10日,梁桂常务副省长召开了电网建设专题协调会议,要求建立省市县各级电力工程协调推进常态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明确责任、时限,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对国网省电力公司和省地方电力公司已梳理的37个电网项目建设受阻问题,我委已明确牵头负责部门和完成时限,正就解决方案和责任分工征求各市意见,拟本月内经省政府同意后下达各市落实推进,切实把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欠账解决好,把“十三五”规划项目落实好。

    二、关于优化电源布局,促进网源协调发展。按照“十三五”最大负荷8.5%、用电量8%的年均增速保守预测,2020全省负荷和用电量达到3350万千瓦和1859亿千瓦时。同时按照“十四五”负荷6%、电量5.5%的增速预测,2025年负荷、用电量分别达到4484万千瓦、2430亿千瓦时。在国家已批复我省“十三五”自用煤电全部按期投产的基础上,为了保障“十四五”电力供应,2021年、2023年、2025年全省需新增火电装机67、406和833万千瓦。其中陕北地区电力盈余、关中地区缺口较大、陕南少量缺额。今年二季度投运的陕北~关中750kV第二输电通道,送电能力650万千瓦,仅可满足关中及陕南2021年前的电力需求。“十四五”陕西电网新增内用火电仍是重点保障关中、陕南受电需求。

    下一步电源规划布局的整体思路是:加快电源布局战略北移,陕北加大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发,坚持与通道路径、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相匹配,建设大容量、高参数清洁高效煤电项目,扩大跨区送电规模。关中严控煤电规模,通过关停或退役后等容量替代,在核心区以外(重点是彬长旬煤电基地)适当布局一定规模煤电项目。陕南按照电网支撑和自身电力平衡,可新增布局一个煤电项目。同时加快规划内的“两交一直”外送输电工程建设,结合受端市场,序推进新增煤电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

    三是关于协调落实商洛、麟游电厂投产等具体问题。商洛、麟游电厂是我省取消规划内铜川电厂二期扩建项目,等容量置换调整建设,已多次上报国家争取早日批复同意调整恢复建设。考虑2018年迎峰度冬保供需求,我省已明确这2个项目纳入应急调峰储备电源,并协调各一台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近日,国家能源局已拟定征求《关于规划建设煤电项目适用容量替代政策及实施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意见,其中对未纳入规划的违规煤电项目明确替代容量指标要求等,我委将积极跟进对接,争取尽早合法投产。另外,国家能源集团彬长CFB超超临界60万千瓦项目已批复纳入国家规划和创新示范项目,年内将核准具备开工条件,将就近提高关中电力保障能力。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7月17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