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9〕101号
李肇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发展的建议》(第33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西安临空经济区建设,是我省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彰显陕西“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向西开放前沿、亚欧大陆桥重要枢纽、八省毗邻中心区位优势,加速弥补开放不足短板的现实路径,有利于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期间,省上将围绕“民航强国,陕西担当”,全面落实 “三个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民航发展。在您提出大西安临空经济发展的建议后,我委高度重视,会同相关行业部门逐一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
一、明确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今年1月16日,省委民航发展专题会暨省民航发展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明确要求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要着眼全省临空经济发展,着力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以临空经济发展推进西咸一体化。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按照全省临空经济规划初步确定的“航空牵引、产业协作、区域联动”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对接全球的航空运输优势,立足促进军民融合,培育壮大航空枢纽保障、临空先进制造、临空高端服务三大主导产业,统筹推进“港产城人”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实现临空产业跨区域联动发展。
二、全面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根据省民航发展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要求,空港新城管委会委托中国民航大学于去年10月完成《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省民航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规划》编制有关问题,基于更好服务中央和全省发展战略从空间布局、产业方向、重点任务等方面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形成了《规划(送审稿)》。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了构建“一核、双心、两环、五区”的核心区与拓展区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围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依托城市快速干道实现机场服务和城市发展,打造临空科技及军民融合片区、物流发展片区、生态文旅片区、商贸及创新发展片区、文化会展和都市生活片区组成的功能聚集区,将现有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范围向北、向西双向拓展,作为机场和示范区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功能延伸。
三、依托航空主导产业带动临空经济发展。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按照全球高端要素链接中枢、内陆临空经济创新典范、陕西追赶超越重要引擎的总体定位, 依托“3456”临空发展战略,即培育壮大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深度激发“保税+跨境+自贸+口岸+航权”五大优势,聚焦提升航空枢纽、产业聚集、改革创新、开放引领、军民融合、城市功能六大重点任务推进我省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临空会展中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投资贸易化改革与自贸区改革,构建多层次产业发展基金与适应临空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机构支撑体系。
四、优化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提升西安国际枢纽地位。加快推动西安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机场服务和管理水平,围绕机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化西安、咸阳、阎良等城市交通衔接。规划建设机场高铁货站,搭建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推进航空货运服务代理企业集聚发展。
五、深入研究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三个经济”的安排部署,我们将结合工作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对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支持,深化研究省市加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政策,促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发展。
2019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要求下,在机场建设、航空物流、产业集聚、承载平台、城市建设方面全面发力,加快推进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由“谋篇布局”向“落地实施”转变,助力我省 “三个经济”全面发展。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