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32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32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22

陕发改办复〔2019〕104号

裴成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陕西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几点建议》(第6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去年1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陕西加快追赶超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但正如您的提案指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也面临着体制机制制约、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同质化明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难题。为更好推进《规划》实施,加快破解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瓶颈制约,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委牵头制定了《2019年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行动计划》,主要包括7个方面:

    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计划。制定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策举措,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力度,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定革命老区、贫困县(区、市)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安排到西安市流转使用;加快工业强基工程和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支持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加快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

    2、交通互联计划。加快“米”字形高铁网和关中城际铁路网建设;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年内国际航线达到82条,新开6条全货运航线;持续推进关中平原高速公路网建设;推进城市群公共交通一体化,推进实现城市群内交通“一卡通”;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建设中欧班列(西安)全国集结中心。

    3、产业互动计划。全面梳理6市2区主导产业和可培育增长点产业清单,推进差异化支持,优化产业布局;重点优化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电力装备、航空、汽车等7大产业链,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链;推动关中各市区与大西安开展协作配套;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经济模式,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10个跨区域产业联盟;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4、资源开放行动计划。今年建设50个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异地孵化;营造优质金融生态环境;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建立分级落户政策,推动西安市继续优化落户政策。

    5、服务共享行动计划。实施“名校+”计划,新组建51个教育联合体;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省内高校与山西、甘肃高校联合共建;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推动社会保障一体化。

    6、污染共治行动计划。推进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控制关中地区煤炭消费总量;积极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加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开展秦岭区域“五乱”问题整治。

    7、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健全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关中“一市一策”体系;加大对协同发展的项目支持。

    关于您提出几点建议,我们将在下一步建立支持城市群发展的1+N政策体系、推进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等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同时加强项目策划与实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板块,推动实现各市差异化发展、关中一盘棋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7月19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