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5-10

陕发改办复〔2019〕163号

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借助“一带一路”国际视野 加快推进陕西经济对外开放的提案》(第5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陕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动能。近六年来,陕西依托良好的区位、人才、科技、文化和产业基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不断深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合作亮点纷呈。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与吉尔吉斯斯坦中大工业园被纳入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监测统计,成为我国境外合作园区的典范。陕西有色集团印度尼西亚200万吨/年氧化铝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三星、美光、力成等外资企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外向度提升的主要推动力。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平台。2018年,我省进出口总值3513.78亿元,增长29.3%,其中出口2078.68亿元,增长25.3%。进口1435.1亿元,增长35.4%。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列全国第3、第4和第3位,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第16位,西部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68.48亿美元,增长16.2%。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5.46亿美元,增长17.6%,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

    你们提出“深化开放意识,促进产业合作发展”的建议很有针对性,与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部署高度一致。2016年初印发实施的《陕西省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心,推动对外产业合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全省“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探索共建陕西产业园区,促进陕西境外产业聚集发展。2019年行动计划提出鼓励省内各级开发区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区,持续推进境外园区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重大产能合作项目,积极建设经贸合作区(或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境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推进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式发展,实现中外产业合作互利共赢。

    一是利用我省国际友城对外合作机制,建立与重点产能合作区域国家和地区经常性对话、定期会晤机制,积极构建更多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并逐步建立“一省一国” 特色产品快速通关、减税等政策互惠通道。

    二是持续做好中俄丝路创新园等高标准规划园区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落实跨国合作项目,有序推进项目签约,助推全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

    三是继续发挥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国际合作平台的资源聚合作用,积极构建更多的双多边合作机制,落实跨国合作项目,推进项目签约,助推全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

    四是借助自贸区“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政府部门涉企服务资源、国别投资咨询和特色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线上线下服务。

    感谢你们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将成为内陆开放的示范引领区,开放程度高、资源配置强、辐射效应大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作用将不断显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5月10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