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544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544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5-16

陕发改办复〔2019〕188号

赵力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第54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影响问题

    我省地热能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全省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工作起步较早,浅层地热能利用对象主要为房地产项目以及政府单位、学校、医院、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项目。截至目前,全省浅层供暖面积1120万平方米。中深层主要集中在关中盆地,以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及其周边地区为主。中深层地热资源早期主要用于温泉沐浴、浴疗、休闲等,后期逐渐开发应用于供暖、养殖种植等方面,年开采量10548万立方米,其中供暖主要集中在咸阳、西安等城区,总供热面积为2200万平方米。

    在地热能的环境影响问题上,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地热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会同住建厅制定推动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地热能资源勘查、项目开发、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科学实用性。同时,我们还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加强对地热企业回灌、热污染问题的监督,防止个别企业滥采地热水、不固井造成地质灾害。

    二、关于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隐患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陕西省页岩气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陕西省设立"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面积400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产气510万方。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要求延长集团注重井场集约化建设、地表植被恢复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严格钻完井操作规程和压裂液成分及排放标准,通过加强日常生产中的环保监测检查,保证压裂液无害排放,防止土壤和地表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关于地下煤气化导致的环境问题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采用该技术采煤,能够节约开采成本,消除井下开采安全隐患,提高煤炭开采率,降低井下开采及地面气化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且该技术特别适合气化三下煤层(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及煤矿的报废资源(防水煤柱、薄煤层、劣质煤层等),能够充分利用我国遗留地下的大量煤炭资源。目前,我省地下煤气化处于技术试验转向产业示范的阶段,省内尚无成熟的示范项目。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做好地下煤气化出现的重金属、地面塌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应对工作。

    四、关于风力发电过程的环境破坏

    风电项目建设中主要有破坏植被、改变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电磁辐射、候鸟迁徙等影响。尽管风力发电项目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小,我们还是要求项目业主要优化设计,进场、场内道路建设对灌木林地应进行避让,风机微观选址与现有居民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环评确定的300米以上,避免运营期噪声和光影闪烁对居民造成影响。同时,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试生产前,须按规定程序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最后向您致以衷心感谢并欢迎您再对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5月16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