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481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481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5-21

陕发改办复〔2019〕203号

乔永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小城市培育改革试点支持力度的提案》(第48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省开展小城培育试点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顺应形势变化和群众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探索构建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小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试点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恒口等四个试点镇在行政管理体制、简政放权、产业转型和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特色产业日益突出,城市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按照管理城市的理念,对恒口实行“市直管”模式,在行政管理、财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压缩管理层级,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正如您在报告中指出的“恒口正朝着‘市辖区’的城市梦阔步前进”。

    在此项工作推进方面,省发展改革委督促各试点加快机构人员的配备、赋权增能和完善机构设置,协调推进项目审批端口等配套建设,有效增强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承接能力。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推进小城市发展基金、财政管理体制和投资平台设立,积极争取加大资金支持。同时,结合项目管理职能,根据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在项目、产业等方面对恒口示范区予以支持,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帮助域内企业做强做大。

    正如您在报告中所提问题,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试点区在资金、政策等配套支持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机构设置和社会管理权限有些仍难以突破镇级层面,试点镇投融资平台资信偏低,恒口产业还处在基础性发展阶段,产城融合压力大。小城市培育是一项综合配套改革,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激发试点镇的内生动力,夯实改革的主体责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力。我们将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下,一是加大调研力度,加强部门协作,一如既往的支持恒口示范区改革创新,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二是积极推进小城市培育发展基金落实,目前省级资金已经拨付,我们将督促安康市加快配套资金到位;三是我们正在研究起草《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年度评估办法》,以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为导向做好评估结果的运用。对于您提出的其他工作建议,我们将继续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持续予以推进。

    非常感谢您对小城市培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您对省发展改革委工作的指导和帮助,真诚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5月21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