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陕发改办复〔2020〕9号
钱劳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榆神工业区支持力度的建议》(第8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展基础
榆林市是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集聚地,更是传统产业提质转型、优化升级的前沿重镇。榆林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中明确的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致力于推动煤化工产业的集聚优化发展,凭借优质煤炭资源优势形成区域产业聚集,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2019年12月,陕西省政府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创共建“一区三基地”,即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以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以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为龙头的科研创新基地、以中国科学院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为基础的科教融合基地,加快榆林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经济转型。
榆神工业区是名副其实的“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核心产业区”,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高端化发展”的建区原则,以“三个转化”为发展方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两个重点,现已成为全省投资最活跃、能源产业特色最鲜明的园区,形成了以重大项目为龙头、骨干项目为支撑、各类产业项目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二、存在问题
榆神工业区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核心区,需清醒认识我省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才能抓住发展机遇。一是产品链短、高端化发展不足。目前,陕西省内化工园区的企业多为煤油气盐加工大宗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偏重产业链上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仍需要尽快培育。二是重大项目推进受环境资源约束加剧。资源高度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能化产业项目面临用水、环境、能耗、土地等要素条件约束持续增大。三是煤化工企业整体受市场波动影响加剧。由于煤化工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煤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同时受原油价格及市场剧烈震荡影响,部分项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四是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技术创新对能源发展的驱动作用仍然较弱,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不足,化工废水零排放等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高新科技领域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仍显欠缺。
三、加大对煤化工产业及榆神工业区支持力度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一批大型国家级示范的标志性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实现了煤炭资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目标。十九大以来,我省煤化工产业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产业高端化发展目标,坚守安全、环保底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巩固提升榆神工业区战略定位。扎实开展陕西省“十四五”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按照“靠近原料、靠近市场、进入园区”的原则,做好产业整合和资源配套,实现各园区特点突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形成全省“一核心、两副翼、多园区”的空间格局,即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作为陕西省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核心,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关中高端化工新材料基地作为副翼协同发展,着力研究各园区布局和产业的纵向关联、横向耦合。“十四五”将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榆林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将榆神工业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煤化工核心园区,使之成为全省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坚强基石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我省与中国科学院签订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加快“一区三基地”建设,促成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落地,坚持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功能化、精细化路线拓展,围绕重点路径,梳理一批补链、强链项目,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加强单项技术攻关和已有技术体系的集成耦合及煤-油-气-化-电多联产大型综合转化等技术研发突破。完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对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大力支持,力争将示范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破解制约瓶颈。贯彻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化工园区建设、重点路径、重大项目布局等与区域环境容量、能耗、水耗等约束性指标相匹配。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协调,在制定“十四五”能耗约束性指标时充分考虑我省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实际,并争取原料煤与燃料煤在能耗指标方面予以区别对待,同时继续争取园区内项目申请能耗指标单列。加强省级相关部门协作,在资源要素配置方面争取给予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倾斜支持,研究部分重点转化项目优先配置环境、土地、能耗、水资源等要素指标的长效机制,破解项目制约瓶颈。鼓励研究推进能化产业“三废”治理和清洁化生产改造,支持废水循环利用、尾气废渣资源化利用和余热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或技术改造。支持榆林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力度,腾挪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发展空间,为规划布局煤化工项目创造条件。
四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集群化发展新格局。全力支持园区“四个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积极与国家部委衔接,争取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榆能中科煤制油、恒力集团产业园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其中榆能中科煤制油项目,省政府于今年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恳请纳入规划并先行启动,并积极配合国家煤制油气产业总结评价工作,在国家层面积极争取煤制油产业差别化的税费政策。恒力项目煤制烯烃、煤制芳烃板块我委在规划衔接中积极向国家发改委汇报,下一步将启动纳入国家规划相关工作。陕煤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正积极与自然资源厅协商研究用地指标落实和项目容缺审批工作。加快完善其它重大转化项目前期手续,助推开工建设。全力做好项目管理与服务工作,省级相关部门领导定期到园区实地调研,对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问题收集并逐一协调解决。
五是创新招商引资,加快开放合作步伐。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积极承接经济效益突出、节能环保的中高端产业转移项目,密切关注行业协会等组织召开的有影响力的年度会议、发展论坛等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积极传输榆林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机遇及各产业协同发展的信息,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规范有序、诚信高效、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加快引进煤化工领域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知名化工企业的交流及合作深度,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管理经验与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重点煤化工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团队合作开展高端能化项目建设经营,打造能化全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格局,打造能源化工领域开放合作新高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