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37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4

类  别:B

陕发改办复〔2020〕51号


 

仲伟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西安国家物流枢纽(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3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西安市是我省“三网三港”物流体系的核心节点,是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也是国家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近年来,西安物流发展迅速。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西安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地。已形成了以绕城高速、西安外环高速(北段)为核心,以连霍、京昆、包茂、福银、沪陕等高速为放射的“二环十二辐射”“米”字形高速公路网格局。以G108、G210、G211、G310、G312等为骨架的普通公路网。以西安为中心的陇海、宁西、包西、侯西、西康、咸铜、西平、西安枢纽货运北环线等八条干线、一条西户支线,郑西、西兰、西成、大西四条高铁线组成的13条铁路干支线大型环形铁路枢纽,米字型高铁网加速推进。近年来布局建设了临潼、泾河新城、沣东、鄠邑秦渡、长安引镇五大区域枢纽物流园;新丰、阎良、高陵、经开、秦汉、三桥、周至、高新、航天、灞桥十大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健全。

      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提升。2019年,西安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达502.56亿元,增速达到10.6%。其中交通货运量达到27426.43万吨,同比增长3.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达到79.44亿元,同比增长28.7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达到62.43亿元,同比增长31.21%;快递业务量累计达到5.39亿件,同比增长34.87%,位列副省级城市第8位。

      三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近年来,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加快布局,本土物流企业成长迅速。京东、顺丰、传化等国内物流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西安,派昂医药物流、陕西大件物流、雨润农产品物流、中储钢铁物流、红太阳仓储物流、爱菊粮食物流等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发展迅速。2019年,西安市拥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91家,其中5A级7家,4A级27家。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45家。

      四是国际物流发展迅猛。经过多年发展,西安开行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从中亚班列到中欧班列、从单一线路到通道网络的大跨越,已成为全国开行线路最全、覆盖最广、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货运班列。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继续保持高质量、高频次的开行态势,覆盖45 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开行 2133 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80.2万吨,增长超50%,开行量、满载率、开行吨位、客户满意率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机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27条,其中国内14条,国际13条。机场通航点235个,航线370条,连通全球36个国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约4700万人次、货邮量38万吨,旅客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三,货邮累计增速位列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一。

      五是开放平台体系健全。近年来,西安口岸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陆空口岸开放体系,西安现有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咸阳国际机场2个国家一类口岸和西安港公路二类口岸。已建成西安综合保税区等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西安港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双代码”的内陆港,目前拥有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境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二手车出口试点资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已拥有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口药品、进境水果、进口肉类5个指定口岸资质。2019年,西安铁路指定口岸完成整车进出口15018辆,进口粮食3.8万吨,航空指定口岸累计完成进境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药品895.3吨,同比增长394.91%,实现指定口岸常态化运营。

      尽管发展良好,但西安市物流服务功能、物流枢纽建设和物流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均落后于成都、重庆甚至郑州等周边城市,面向“十四五”,西安物流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为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西安要加快补齐短板,全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我委将认真吸收采纳您的建议,支持西安市做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

      (一)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西安咸阳机场的国际枢纽机场地位。全面开工建设机场三期工程,力争机场旅客量突破5000万人次、货邮量突破45万吨。二是加快完善高铁网络。适应大西安客货运输要求,构建连同周边所有省会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北部湾等重要经济区的高速铁路网,形成以大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奠定西安全国高铁中心地位。扩大高铁城际覆盖,服务关中城市群发展,形成与高铁紧密衔接的城际铁路网格局,使大西安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实现同城效应。三是加快完善公路路网结构。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构建“二环十二辐射”国家高速公路枢纽,形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四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效能。

      (二)加快推进物流业创新发展。一是加快完善物流业发展政策体系。结合西安市物流业发展实际,支持其制定完善的资金扶持、用地保障、项目引进、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配套政策,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引导。二是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掌握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政策动向,积极争取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尽早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三是加快推动物流产业链创新。加快构建完整的物流产业链,重点补齐物流科技研发、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短板,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价值链。加大对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物流模式创新与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三)大力提升西安空港西安陆港国际枢纽功能。一是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目前我国中欧班列主要覆盖到中亚、西欧等地区,在西亚、南亚等区域仍大有可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安的定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是当前我省“三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继续开拓中亚及欧洲线路,构建以“长安号”为支撑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在西亚及南亚方向紧密展开合作,大力拓展新线路,推动西安从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向国际物流枢纽发展,初步构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陆海直达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对内以完善运输网络为主,加强与湖北、江苏、安徽等已开通中欧班列省市的合作,同时推进与山东、浙江、广东等货源集中省份的合作,实现核心枢纽城市间协同发展。二是加快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做强机场枢纽引擎,加大航线开行力度,争取全年新开全货运航线9条,全货运航线总数达到27条,货邮吞吐量完成38万吨,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十大机场第一,全面提升货运航线的通达性、辐射力,强化西安“向西开放、向东集散”的枢纽功能。全力推动机场三期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机场对西安发展的动力源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3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