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陕发改办复〔2020〕195号
中国民主建国会陕西省委员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第2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强化政策落实推进公平公正监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落实我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和民营企业座谈会工作部署,在持续开展《十大行动方案》、《五大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聚焦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负担重、办事繁、融资难等问题,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落实,促进了市场活力持续攀升。
一是针对民营企业负担重问题,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按照“能减就减,顶格减免”原则,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新增减税337.19亿元。对纳税信用良好且确有困难的纳税人依法办理延期纳税,共核准延期缴纳税款38.96亿元。先后2次下调省内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缴费比例由20%下降至16%。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已清偿账款180.05亿元。规范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5家行业协会的违规收费行为进行核查,对40余家会费档次超过4档或会费标准浮动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了整改。自去年7月1日开始,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公章。
二是针对民营企业办事繁问题,着力增加企业群众办事便利。上线运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全面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目前全省已发放新版营业执照105.2万户。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成省级审批管理系统,1450余个项目实现在线审批。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加快处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切实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推行“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办理时间由原先2-3个工作日压缩至5分钟即可办结。发布全省第一批中介服务事项通用目录,西安、铜川、杨凌网上“中介超市”建成运行。持续优化便民服务,移动端“陕政通”上线运行,1455项省级事项实现手机APP可查、可看,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同时开展了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专项行动,用“颗粒化”方式对中省出台的利企便民政策进行梳理,形成了278项政策清单和155张政策落地流程图,涵盖发改、财政、税务、科技、工信、金融等20多个省级部门,已在省政务服务网公开发布。其中,每一项政策条款后面附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每一张流程图上均明确了办理流程、办理部门、办理时限、办理材料、联系电话等要素,方便企业群众查询使用。
三是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进“银税互动”。切实用好普惠金融、纾困基金等政策工具,更好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降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利用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为主业突出、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便利。全省24家金融机构签约,深入推进“税银互动”,发放小微企业贷款7.17万笔,贷款金额202.72亿元。上线运行陕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信易贷),以企业经营、纳税、信用等6个维度、84个指标项为基础,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信用共享,推动纯信用线上贷款。“信易贷”平台共注册企业230家,入驻金融机构48家,发布金融产品47个。支持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建立了210户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着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4321”政银担合作模式落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已覆盖107个县区,覆盖率100%。
四是全省各级各方面聚力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努力形成工作推进合力。省纪委监委加强营商环境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目前共收集破坏营商环境线索12条,办结9条。省政协举办“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月度协商座谈会,省委政法委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一些地方新官不理旧账、招商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我委加大政务诚信建设力度,按照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政府机构失信名单,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贵委在提案中提出的完善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投诉举报和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监督机制等建议对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优化我省营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我们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事实上,这三项机制在2019年10月22日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陕西省优化营商条例》中都有涉及,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也正在推进这些工作,我们也在实际工作中抓紧做好宣传贯彻和细化落实工作。
一、夯实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在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政策时,要通过报纸、网络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并确定是否为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省发改委今年新拟定的《陕西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暂行办法》,将政企沟通上升到制度化层面,目前正在等省政府审核后印发。今年3月16日印发的我省《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要求,按照“一对一”包抓原则,在县(市、区)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活动,定点联系、定期走访,为当地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排忧解难,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落实投诉举报和权益保护机制。按照《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要求,将在今年建设省级“12345”热线平台。通过整合现有涉及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平台,建立本省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投诉举报中心,公布全省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实现全省行政区域内统一受理、统一督办、按责转办、限时办结。这一措施将在新修订《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进行体现,并上升到法律层面。
三、加强政策监督机制的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企业职工、城乡居民代表中聘请特约监督员,协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在各地开展得很不平衡,今年,我们将围绕《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推进落实。
非常感谢贵委长期以来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建议,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