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陕发改办复〔2020〕211号
雷耀堂、兰壮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榆林国家能源基地建设的建议》(第57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自1998年7月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000多亿元,建成重点项目170多个,形成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格局,构建起以煤油气盐开发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成了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金属镁、兰炭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2019年,榆林全市生产总值4136.28亿元;生产原煤46430.53万吨,原油1054.55万吨,天然气176.43亿方,聚乙烯120.73万吨,聚丙烯136.65万吨,兰炭3662.85万吨,金属镁50.23万吨,发电量1083.47亿度。
目前,受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世界经济预期下滑、外贸出口减少,煤化工下游产品价格整体下滑。面对当前的形势,我委将持续加快推进榆林国家能源基地建设,采取存量不足,增量补;三产不足,二产补;非能产业不足,能化产业补等举措,支持社会经济工作建设,保障我省经济稳增长。
一、关于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十三五”期间,纳入国家专项规划的示范项目均建立了省、市领导牵头包抓机制,协调推进后续项目用地、环境、能耗等要素保障,缩短审批流程;省级领导带队,充分利用陕北高端能化基地会,深入现场调研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还将进一步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助推我省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重点项目能耗指标积极向国家申请单列或省内优先保障,2019年7月我省已将国家规划内的13个煤化工项目上报申请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后期将持续跟进相关进展情况;对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和我省能源规划的重大项目,我委将积极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对项目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给予重点倾斜;三是为解决因配套煤矿“占而不采、采而不转”等因素导致的转化项目推进滞后的问题,2019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我委会同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榆林市加快推动煤炭资源转化的意见》(陕发改煤电〔2019〕328号),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清理整顿工作,推动高端转化项目持续快速落地建设。
二、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一是推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我省与中科院签订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榆横综合中试和示范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相关筹建工作已启动,《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已启动编制。二是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承担煤制油、煤制气等领域的国家能源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任务。“十三五”期间,按照《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等国家煤制油气产业政策,我省积极推进规划内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煤制油气产业,其中兖矿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延长45万吨/年煤油共炼项目已建成稳定运行,陕煤富油、天元和榆能精益化工等一批煤焦油加氢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即将建成,全省已形成煤制油品(含煤焦油加氢)产能392万吨/年,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建及规划产能1000万吨以上。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建成兖矿全国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和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化示范装置;建成延长全国首套45万吨/年煤油共炼示范项目和15万吨/年全国首套钴基费托合成气制油装置项目。此外,延长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CCSI),陕煤热解-气化一体化(CGPS)、煤焦油加氢制芳烃及航空燃料等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省今后煤制油气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三是统筹平衡油气勘探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去年下半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委立即启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实施,指导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注重生态保护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石油勘探开发,加大致密油和页岩油勘探开发力度,实现非常规石油储量和产量同步增长,“十四五”期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力争达到8亿吨,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加快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储量、产量的稳步增加,“十四五”末,天然气产量力争达300亿方。
三、关于项目建设周期长。目前项目相关审批环节已经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只有两个前置条件,项目建设周期更多受到市场大环境、企业自身投资心态、技术水平限制、环评手续等因素影响。一是由于煤化工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5~8年)、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较高,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部分投资企业持观望心态,企业决策直接影响项目进度。二是企业受现有技术水平限制,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快速取得技术示范环节到工业化应用生产环节的突破,拉长项目建设周期。三是部分项目环评手续需生态环境部批复,难以把握办理时限;今年3月,我委积极梳理2020年拟开工或拟报国家需支持做好环评审批服务的重大项目,形成材料上报国家能源局,推动各项目加快取得环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