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陕发改办复〔2020〕253号
羌薇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集约生态文明建设》(第45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情况
我省高度重视,将园区循环化改造纳入到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陕西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2018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019年明确了26个工业园区(国家级23个)的循环化改造方案方案和进度要求、并要求其余33个国家级工业园区明确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的工作进度。此外,国家2014、2015年确定的2个试点园区建设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神木锦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39个、总投资131亿元,15个项目建成投运、1个项目即将建成;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循环化改造项目23个、总投资46亿元,10个项目建成投运、13个项目明年初全部建成;通过改造,园区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实现园区内智能直供电和集中供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污染集中治理,实现污水不出园,废弃物基本不出园,园区企业间小循环、园区大循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得到促进。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存在问题
对于园区循环化改造,除了您提出的园区空间布局受约束,园区企业产业关联度融合度不够、产业链不够长,以及园区循环发展基础保障薄弱、产业特色不够明显、改造方向较为模糊外,我们还梳理出一些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循环化项目多为为企业更多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出,从园区总体考虑不够,对与园区外的循环链接更是考虑不足,没有达到促进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的高度有机衔接,没有实现全循环。二是企业对改造投资和效益分析不足,一些项目因投资需求超出预期调整和推迟建设,效益与预期差距过大。三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与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的需求相比差距过大,尤其是涉及到工业固废和城市分类垃圾的市场付费机制很不完善,项目的运营环境存在较多困难。四是金融支持力度缺乏,循环化改造项目均为绿色产业,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效益,但经济性不足,总体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他项目差别不大,限制了其规模化、高水平发展。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后续工作措施
为落实您的提案,我们多次与省财政、工信、住建、环保等部门交流,召开专家座谈会,并与省财政、工信等部门先后在榆林、渭南、韩城调研。贯彻国家要求,根据您的三条工作建议,综合各部门、有关企业、有关专家机构意见,我们拟计划后续的工作措施如下:
(一)强化园区循环化改造顶层设计。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按照“绿色优先、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资源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与工业固废绿色处置相融合,着力构建区域产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体系。
(二)不断提升园区循环化改造水平。各市区开发区要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园区环境承载力,分析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共享情况,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调整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开展园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园区内企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
(三)持续推进循环化改造加快工业静脉产业建设。结合园区产业布局,通过升级改造、“补链”招商等方式,加快建设和引进涉及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促进企业间“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33个未纳入示范园区的开发区全面优化实施方案审核后积极推进,榆林神木锦界园区完成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铜川董家河园区3个补链项目加快建设,重化工园区占比大的榆林、渭南、咸阳、韩城等市,大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与园区循环化改造密切结合,形成支持支撑区域产业绿色发展的工业静脉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转型。
(四)积极推动城市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西安市融合大宗固废基地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以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聚合4-5个城市静脉产业园。韩城市、神木市融合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工业资源(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咸阳礼泉再生产业园扩大城市矿产项目。其他市区,融合城市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需求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需求,借鉴国家示范试点经验和西安市先行先试的实践,推动城市静脉产业发展。
(五)不断壮大提升静脉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西安市加快推动分布与固定处理相结合、全无害化和绿色化为标准的建筑垃圾全生态链产业,发展废旧纸制品无害处置和再生产业。宝鸡市推动煤气化渣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渭南市推动陕煤气化渣、金钼冶金渣、龙钢钢渣等固废处理项目绿色化、行业高水平发展。榆林市对全域煤矸石、气化渣、冶金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一规划,全量收集、全无害化处理、高增加值利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汉中市加快锌冶炼渣的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推动尾矿库第三方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商洛市继续提升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
(六)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市区要建立良好的园区循环化改造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制动工作方案,强化事中监管,督促改造工作有序开展。各园区要积极落实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督促有关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各级政府积极制定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产业链、运营环境等配套政策,并以专项资金、债券、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改造项目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出台更具体、更具针对性的绿色金融政策,能够聚集市场资金用于循环化改造。继续创新改造模式,引导园区企业通过废物管理“外包式”、“嵌入式”服务,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与生产流程有效对接,推动产业园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的有机衔接,发挥循环经济整体效益。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