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中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省交通运输厅:
《关于报请审批汉中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函》(陕交函〔2010〕672号)及相关资料收悉。经审查,现就汉中至陕川界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批复如下:
一、建设路线及规模。路线起于勉县褒城镇金寨村(石门枢纽立交),沿褒河西侧向南设线,上跨十天高速、阳安铁路、国道G108,经勉县长林,跨汉江,经南郑梁山,上跨京昆高速后再向南经阳春、协税、青树、红庙、喜神坝止于小坝(省界米仓山隧道北口)。路线全长53.768公里,同步实施汉中西连接线7.8公里,南郑连接线4.96公里。
同意设计单位推荐的路线平面、纵面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阶段要结合相关地形、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平、纵面设计指标。
二、技术标准。同意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起点至南湖立交段31.363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0米;南湖立交至终点段22.405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特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300,其它主线桥洪水频率 1/100。其余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汉中西立交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3.0米;南郑立交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
三、路基路面。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设计参数和一般路基采用的设计原则。主线及互通立交匝道路面结构采用4厘米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12厘米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ATB-30)+SBS改性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或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隧道路面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
施工图设计阶段要进一步细化路基填料方案,合理确定路基填方高度,优化防护和排水工程方案、确保岸坡稳定,对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危害公路的情况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四、桥梁及涵洞设计。主线设桥梁14985.64米/52座(双幅,下同),其中特大桥4138.46米/2座,大桥9734.43米/32座,中桥1067.93米/16座,小桥44.82米/2座,涵洞72道,桥梁占路线总长的比重为27.9%。桥梁总体设计方案可行,桥跨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邹寨特大桥、江汉特大桥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结合试桩结果合理确定全线桥梁桩基长度。
五、隧道。全线共设隧道7792米/9座(双洞,下同),其中长隧道5090.5米/3座,中隧道1571米/2座,短隧道1130.5米/4座,隧道占路线总长14.5%。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深化隧道地质勘探,适当增加隧道地质钻孔数量,优化隧道围岩分级,对隧道进出口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采用预加固措施。
六、互通式立交。全线设石门(枢纽)、汉中西、梁山(枢纽)、南郑、南湖、喜神坝6座互通式立交。同意设计推荐的互通式立交布局方案、设计型式以及采用相应的技术指标。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全线设主线收费站1处(含主线超限检测站、隧道管理站),匝道收费站4处(均含超限检测站),服务区1处(天汉水城),停车区1处(汉中西),管理分中心1处(汉中监控通信分中心),管理所1处(南郑监控通信所),养护工区1处(南郑养护工区)。原则同意全线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方案。
八、总概算。核定该工程总概算为478085.11万元,其中建安费365658.48万元。征地拆迁费用在概算中暂核定为28002.8万元,考虑到该项目正在商议拟纳入到全省统一征地范围,最终征地拆迁方面的费用按省政府批复后的价格计列。
请据此抓紧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进一步优化路线方案,起点要做好与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的衔接,终点要尽快与四川省协商确定并签订接线方案协议。路线跨越阳安铁路复线方案按照西安铁路局批复意见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七日
主题词:公路 初步设计 批复
抄送: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文物局,西安铁路局,汉中市发改委、交通局,汉台
区、勉县、南郑县政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9月17日印发
共印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