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报来的《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审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工程节能报告的请示》(市发改字〔2023〕277号)收悉,根据《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陕发改环资〔2023〕1273号)有关规定,经审查研究,具体意见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二、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秦汉大道与欧亚大道交叉口西南侧,总投资30.1亿元。项目主要建设医疗综合国际交流及公共卫生中心、成果转化及研发攻关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地下重离子治疗及地下放射实验室等,设置病床700张。
项目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力、天然气、热力,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0.87万吨标准煤,等价值1.80万吨标准煤,其中年消耗电力5042.53万千瓦时、天然气136.58万立方米、热力2.90万吉焦。项目医疗区域(包含研发攻关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临床诊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供暖、供冷与照明平均能耗为121.87千瓦时/(平方米·年),医疗区域人均综合能耗为646.55千克标准煤/(人·年)。
西安市要加强对项目单位能耗双控管理,监督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建设厂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以及购买绿电(绿证)等措施,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成投运后,绿电消费量不低于项目总用电量的30%,使用地热能、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取暖比例不低于总能耗的60%。
三、建设单位在落实节能评估报告措施基础上,应重点加强以下节能工作:
(一)优化用能工艺。项目应采用地热能、空气源热泵、楼宇控制系统、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室内和地下车库照明优化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选用高效节能设备。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4〕127号)要求,主要用能产品设备原则上不得采购使用能效低于节能水平的产品设备,优先采购使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产品设备。
(三)切实加强节能管理。项目单位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等,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等标准规范,严格配备三级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在项目竣工验收前接入省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分析评价能源利用效率。
四、节能审查意见自印发之日起2年内有效,逾期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应重新进行节能审查。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本批复要求和批准后的节能报告书中所列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节能措施、能源利用状况及能效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内容进行实施并开展节能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能效水平等发生重大变动的,或年实际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节能审查批复水平10%及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向我委提交变更申请。项目建成时间超过预计建成时间2年以上的,应重新进行节能审查。
五、项目单位应在节能审查意见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节能报告送属地市、县(区)节能主管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并按规定接受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的监督检查。节能主管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及时报告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和有关重大事项。
六、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前,应对项目节能报告中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节能技术采用情况以及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进行验收,并编制节能验收报告。项目节能验收应按照《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陕发改环资〔2023 〕1273号)第十九条、二十条规定开展相关工作。未经节能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使用。项目完成节能验收后,应及时将节能验收报告报我委并上传至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存档备查。
七、我委将对项目节能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适时组织跟踪检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