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草案)》,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筑牢反间防谍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作出一系列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明确反间谍工作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在工作原则上,规定反间谍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积极防御、依法惩治;在主体责任上,规定国家安全机关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公安、民政、财政、金融、电信、交通运输、商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海关、税务、市场监督管理、粮食和物资储备、国防科技工业等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依法履行反间谍相关工作职责;在权利义务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及各企业事业组织,都有防范、制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法律责任上,针对违反本法的不同情形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是指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有关社会力量,同专门机关配合,形成防范和打击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和破坏(特别是情报窃密、勾联策反、心战谋略等)活动的综合防卫体系。
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的意义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外部和内部的安全威胁。
2. 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保护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根本利益。
4. 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5. 增强国家凝聚力:强化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6. 提高国际地位: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7. 防范外部威胁: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干扰。
8. 促进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秩序。
9. 保障国家主权: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0. 实现长治久安: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